首页

致谢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




对价值和价值创造理论的思考和探索源自1990年年初,我初读经济学专业就发现教科书里的一元要素价值论不太好理解,认为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要么不创造价值,要么是转移“活劳动”的价值,这与实践不符。虽然考试必须按照教科书上规定的答案来回答,但是我内心的困惑却与日俱增。读研究生时期,直到博士论文答辩,我在与知名教授们的多次深入讨论中才发现,其实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不止一代人。

有时候为了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就必须搞清楚所有的相关问题。对价值源泉这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困惑,引发了我追根溯源地阅读经济学原著——从斯密的《国富论》、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一直到1955—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相关著作。在花了很多年把价值与财富源泉、财富创造、财富流向等问题都研究得比较明白、有点心得后,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对经济运行的相对独立和自成体系的分析框架。2006年我出版了第一本学术专著《新财富论》,这其实都源自读大学、读博士期间关于价值创造、财富源泉问题的困惑和研究心得。之后,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新财富理论花开两朵——在供给侧形成我的“新供给经济学”,在需求侧形成了“软价值理论”。

多年以后我常常想,如果年轻时候没有人要求我们必须理解一元要素价值论并且按照这个来考试,是不是我就不会变成一位经济学者?当然,面对这些困惑,能够坚持独立思考、深入研究,除了感谢那些启发我思考的理论,我还要重点感谢老一辈学者的支持和鼓励!

我的博士生导师伍贻康老师是研究欧盟问题的专家,但是对于我执着于价值理论的研究却一直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还要特别感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院长刘吉先生多年来给予的大力鼓励。刘老师在2008年中欧商学院的一次校友会上听到我的演讲之后,嘱咐我一定要把《新财富论》和《财富的觉醒》寄给他,不久我就收到他读后用毛笔写来的鼓励信。另外,要感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晏智杰老师,晏老师是我国经济学说史和价值理论方面的学术权威。几年前的一次餐叙中,晏老师提及他2001年曾经因出版《劳动价值论新探》提倡多元要素价值理论而受到保守学者的批评,后来政治局常委在学习中用了这本书,才平息了这场争议。如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写进中共十六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不久前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探索按要素报酬分配的合理方式,但20年前晏智杰老师坚持真理的学术探索精神和学术风骨依然值得我辈学习。

然而,影响中国财富创造的思想绝不仅是一元要素价值论,还有建立在牛顿物质世界的物质财富论。比如,一首歌曲、一个创意、一幅名画、一件艺术品、一场演讲,到底怎么测算其劳动成本、要素成本,怎么衡量它的效用价值,如何刻画出它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呢?

事实上,以知识产品、信息产品、文化产品、服务业产品为代表的“软财富”本来就不属于牛顿物质世界,而是属于人类思维的世界。而人的思维是电磁波运动,遵循微观高速的量子世界运动规律。传统经济学教科书所传授的劳动价值论、要素成本定价理论、内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曲线理论,都是诞生于牛顿时期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如今,物理学已经走过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等阶段,而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却仍然停留在100多年前的认知世界。这样的理论虽然在物质世界依然有效,但是在非物质财富的世界却是造成企业家认知混乱和投资者困惑的根源。有多少企业家和投资者至今还认为商业是投机倒把,金融和互联网都是虚拟经济,甚至认为文化娱乐、信息、知识等服务业都不创造价值,只有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等物质财富才是真实财富呢?

让企业家摆脱牛顿时期的物质财富论,真正把握当前新经济的运行规律,是我近些年从价值理论研究逐步转向企业创新与转型战略研究的出发点。2013年,有两位朋友几乎同时向我推荐了时任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先生的一本书《广义虚拟价值论》,说其与我的理论有相通之处。我读了以后欣喜地发现,自己不但找到了理论探索的知音,而且找到把软价值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杰出实业家,之后我们果然成为忘年交。

2014年在我出版《软财富》之际,林左鸣先生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2017年我出版《软价值》时,林左鸣先生、海尔集团首席战略官张瑞敏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教授都写了饱含热情的推荐语,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专家、金融专家的认可和鼓励,让我不再纠结于理论问题,而是把研究的重点转向软价值的实践应用。如何帮助企业家跳出原有的物质思维模式,用软价值理念推动企业创新转型?经过多年的实践案例研究,我完成了这本《创造新需求》,希望在新时期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创新方向和转型方法。

本书成书之际,我又邀请了一些企业家和管理专家对本书提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让企业家和管理者回到问题的本质来思考新时期创造新需求的办法。比如,回到财富方式的本质讨论价值的源泉和价值创造规律;回到研发创意的软价值本质,真正揭示提高研发创意有效性的规律,让企业重新思考产品创新;提出“所有的销售问题都是流量转换”,促使企业家换一个角度思考销售问题,重新配置销售资源;提出“每一次购买都是生活方式的选择”的第一性原理,从根本上推动企业从传统客户服务向新时期客户体验管理转化;提出“每一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价值实现的新路径”,打开创新商业模式的新维度;等等。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张海冰先生按照软价值原理协助我寻找了大量案例并执笔撰写了本书的部分内容,李明昊先生参与了很多章节写作问题的讨论与“信息产业”一章的多次修改。考虑到张海冰先生对本书的贡献,我邀请他作为本书的联合署名作者,并感谢李明昊先生的参与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冯春安教授、刘哲女士、王娇女士、朱长征先生、徐治翔先生、陈伟恩先生、李亚婷女士、陈三坡先生、李治华先生等对本书和相关理论提出的宝贵意见!

如果本书相关理论有任何错漏,欢迎各界朋友批评指正!

滕泰

2021年1月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