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县有朋的警诫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甲申事变的事后处理中,李鸿章也取得了主导权。列强在伊犁之乱后,再一次感受到清朝的外交政策正在从维持华夷秩序这一老旧的体制之中脱离。在与安南(越南)的关系中,清朝也在改变自身的态度。先前已经提到,与朝鲜甲申事变同时的是,发生了中法战争。当时法国的计划是,如果英国把中国长江流域、华中地区划为势力范围,他们就选择中国华南地区和安南(越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在1884年法国试图独占越南港口的使用权时,清朝与法国之间爆发了战争。虽然清朝在战争初期的海战中落败,但是在之后的陆战中,清军表现得相当骁勇善战,清政府也因此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和谈条件。在这里让列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发现清朝就算诉诸武力,也要守住处在华夷秩序(朝贡体制)下的安南(越南)。

当俄国、法国以及日本等国挑战清朝的华夷秩序时,清朝确实可以慢慢地一一加以应对,或者说清朝逐渐有了应对的能力。因此,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说日本的发展道路与清朝的发展道路都有着充分的可能性。在清朝方面,华夷秩序被逐步调整,以适应近代的国家体制,而且清朝的国力也在增强。

对于这种“中国挺有本事”的动向,日本陆军领导人山县有朋等人也从相当早的时期就注意到了。山县在1880年(明治十三年)11月上奏明治天皇的《进邻邦兵备略表》里,首先描述中国不仅地域广阔,而且人口数量庞大。“现今清朝版图之大,其十八省幅员约为我国十倍,四万万人口又约为我国十倍有余。”接着谈到中国面对鸦片战争以来的诸多难题,也在相当努力地进行应对。山县的汉文水平太好了,所以对现代的日本人来说,他的文章还挺难读的呢。

因而,清政府将兵制改革与周围海防视为重要课题,正拼命致力于相关工作:

在福建福州建造大型造船厂,并着手进行军舰制造……在各地建造官方的军工厂以制造兵器……在要冲之地皆筑炮台,李鸿章的两万乡勇已是英式精兵。

山县的文章很好地反映了当时日本目睹中国在李鸿章的领导下,逐渐进行军备扩充的焦虑情绪。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作为陆军领袖的山县描述清朝的优点,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日本国内对于扩充军备的支持。



福泽先生登场


当清朝正在增强自身实力的时候,日本又发生了什么呢?接下来,就通过前人所留下的只言片语,来看看当时的日本人对东亚形势的看法吧。

首先,我们来看福泽谕吉。他出生于1834年,与李鸿章一样,在1901年去世,可以说两人是同时代的人物。1860年(万延元年)时,为了向美国递交《美日友好通商条约》的批准文本,“咸临丸”随美舰“波哈坦号”(Powhatan)横渡太平洋,福泽就是“咸临丸”上的成员之一。在适塾(3)学习过荷兰语并且早就将目光投向海外的福泽,就在这种情况下访问了美国。之后,他又陆续前往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诸多城市,成为最早访问这些地方的日本人之一。福泽同时还是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还将朝鲜留学生请到自己家里住宿,热情地给予支援。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885年写出了《脱亚论》。以下是《脱亚论》中常被教科书引用的,非常有名的一段。

虽然我国日本的国土位于亚洲东部,但国民的精神持续地脱离亚细亚的守旧而转向西洋文明。但不幸的是,在近邻处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朝鲜。……若以我辈来看,这两个国家在此文明东渐的风潮中,他们毫无维持自己独立之道。……因此毋庸置疑地,他们的国土终将被世界文明各国分割。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的开明以共同振兴亚洲,反而应该要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以及对待中国及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怀,应该只要追随西洋人对他们的方式处理即可。(1885年3月16日《时事新报》社论)

福泽对朝鲜的独立党人士抱有期望,并且对朝鲜留学生非常爱护。明白这一点的话,可能会对这篇文章稍感意外。大家知道为什么一直以来致力于支援朝鲜的福泽会在这个时机发表《脱亚论》吗?

——在列强侵略逼近的情况下,继续这样下去,日本也会一起完蛋。

如果只读这篇文章的话,确实会这么想呢。请再进一步想想,当时在朝鲜发生了什么事。

——朝鲜的事件?

是的,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就是福泽写出《脱亚论》前一年发生的事。

——1884年的甲申事变。

没错。甲申事变的结果是独立党失败,日本对朝鲜政府的影响力极大地下降。历史学家坂野润治教授对甲申事变之后出现的“脱亚论”提出了新的解释,他的解释非常有趣。首先,我们需要注意这篇社论的写作时间,比1885年4月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缔结《天津条约》要早。

坂野教授表示,《脱亚论》中的这句“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的开明以共同振兴亚洲”,其实单纯是一种失败宣言,即表明通过援助朝鲜国内的亲日改革派,来实现日本在朝鲜的利益这一方法已经不可能实现。因此,这里所说的“邻国”只是指朝鲜,并不包含中国。“对待中国及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怀,应该只要追随西洋人对他们的方式处理即可。”则应该解释为,今后只能在借由战争这一手段击败清朝后,日本才能实现其在朝鲜的利益(参考坂野润治的“大系日本の歴史13 近代日本の出発”,小学馆)。

所以,福泽并非主张因为感到欧美列强对亚洲的瓜分正在迫近,日本便要哭着放弃与亚洲的联系,舍弃朝鲜及中国;而应该将其理解为:日本若要在朝鲜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先用武力击败中国,而不是仅仅利用朝鲜国内的改革派。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