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9节:一个医生的救赎(69)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





白岩松问道:“还有一个问题,大姐,医改又拉开大幕了,好多人都期待着,你也在期待,同时会不会有一点提醒?”

“有问题的医疗器械到现在还没得到重视,刚才讲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其实是不很准确的。当今,医疗器械只有注册和未注册之分……”陈晓兰说。

这些年来,陈晓兰一直在呼吁医疗器械立法的问题,提出对假冒伪劣医疗器械进行定义,使医疗器械的市场规范化,管理法制化,不给那些不良厂商以可趁之机,可是没有实现。

白岩松真诚地说:“谢谢大姐!你接受采访的这个舞台背后不是空的,有好多人,现场也有好多人。我想我们这些人不仅仅是来给你鼓掌的,我也希望如果有时候,有条件有想法的时候,也都能跟你站在一起。”

敬一丹宣读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对陈晓兰医生的评语:“她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晓兰的颁奖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作为一位医生,她治疗的不仅是身体的疾病,也让这个环境的机体更纯洁。’感动中国2007年人物陈晓兰。”

立在台中央的柱子显现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陈晓兰”,掌声再次响起,如暴风骤雨,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这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医疗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

新医改革已经调整了基本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要坚定地推进这项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意味政府将加大投入,加大监管。“以药养医”、“以疗养医”的时代将要过去,当开药没有提成,检验报告单没有回扣,以治好病为医务人员惟一目标时,宰病人的现象还会存在吗?

我在媒体当过20编辑、记者,跑过许多地方,采访过几百位当事人,可是有一次采访始终温暖着我的记忆。12年前,我去北大荒采访留下来的知青,时任普阳农场党委书记的上海知青周军岳说,有一次秋收,车翻了,砸伤许多人,急需血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纷纷伸出自己的胳膊:“我是O型血,抽我的。”“我是B型血,抽我的。”“我是A型血……”那个场面真是感人哪。有的医生和护士连续给伤员献两次血,献完血后他们不能回家休息,还要抢救伤员!八五三农场党委书记、双鸭山知青孙绩威对我说,“在我们八五三,不论什么人病倒了都会有人把他送到医院;不论他有没有钱,医生都会尽一切努力去救治。”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背着包去北大荒,去寻找那种亲情,寻找那种家的感觉。

“5.12”大地震后,我随中国作家采访团赴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县采访。在广坪镇,我和作家衣向东采访了广坪镇卫生院。地震发生时,卫生院正在开会,院长李开斌发现桌椅板凳震动时,高喊一声:“地震了,赶快转移病人!”所有医务人中冲了出去,帮助住院的11位病人疏散。三楼住着一位患高血压和心衰的老太太,李开斌背起她就往下跑。刚离开病房就听身后“轰隆”一声,屋顶塌落了。李开斌气喘吁吁地将病人背到二楼,楼体开始剧烈摇晃,已没法行走。老人绝望地说,“李院长,快放下我,你赶自己逃吧!”医生哪能把病人丢下在险境?哪怕死也要死在一起。李开斌没有放下她,等晃动轻些时,把老人背了出来。震后,全院33位医务人员,包括下夜班的和休假的都急忙赶到卫生院,他们钻进危楼抢出了药品和医疗器械。接着,他们救治了十几位伤员。

汉中市人民医院的一台胆囊摘除手术正在进行时,地下传来一阵隆鸣,像无数辆重型坦克开进楼里,楼体剧烈地摇起来,无影灯晃来晃去,手术器械“哗啦”掉在地上,年轻的护士吓哭了,可是却没有一人丢下病人逃离手术室。手术做完后,医生、护士把病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采访时,有许多医务人员说,“在那一时刻,我们就是死也要跟病人死在一起。”

在灾区,医务人员的这种感人故事随处可见。“5.12”大地震的晚上,四川省汉源县下着瓢泼大雨,几十位伤员亟待手术。县政府送一卷彩条布,没有支架,于是几十位医生和护士用双手举起彩条布,为伤员支撑起了一间100平方米的“手术室”,手术一台台地进行下去……那一具具血肉之躯就这样坚持了4个小时,直到来救援的武警战士搭起手术用的帐篷。

在重灾区映秀镇,一处仅20厘米高的缝隙深处压着一个被困90小时的生命。要救他出来,医生就必须钻进去,给他做截肢手术。余震随时都会发生,钻进去的人很可能被砸死在里边。可是,赴灾区救援的深圳的医生没有放弃这一生命,先是一位瘦小的医生钻进去,做了20分钟的手术;接下来,一位身高1.71米,体重65公斤的医生钻进去。手术成功了,那位灾民获救了,医生却说什么也没有力气爬出去了,最后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勉强蠕动出来。18分钟后,5.7级的余震发生了……这是手术被称之为最“惊心动魄”的手术!

当大雨把北川县的废墟浇得一片凄凉时,有人在水泥板的缝隙中发现一个活着的男孩。一位护士听说过冲过去,跪在坚硬而潮湿的钢筋瓦砾堆上,紧紧抱住男孩的头,不断地鼓励着:“你要挺住,挺住!”在给孩子输液时,她一手握着男孩的手,一手高举着输液瓶,在雨中跪了几个小时……

汶川大地震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生命,重新认识了责任,医务人员找回了自己的尊严,找回了价值,找回了失去的医德医风……

希望这场地震给中国人和中国的医疗领域的教益是深远的,希望“良心远比医术更重要”的时代尽快过去,希望新的医改能创造出一个良好医疗制度和医疗环境,让每位医生都能像赈灾中那样视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打假医生”不是真正的医生。陈晓兰渴盼回到医生的岗位,身着白大衣,为病人解除病痛,不再当“不穿白大衣的”专门给医院和医生“治病”的“打假医生”。

希望下次感动中国评选出来的医生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希望仁心和医德不再成为当选的理由――每一位医生都富有仁心、医德高尚!

朱晓军,男,沈阳人,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当过汽车修理工、助理工程师、编审,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在《北京文学》、《当代》、《中国作家》、《散文》等刊物发表作品三百余万字,出版有报告文学《大荒羁旅――留守北大荒的知青》、《来自魔鬼峡谷的报告》、《世纪末的情欲》等五部,曾荣获“新世纪第三届北京文学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荣誉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