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英国人的礼品(28)_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_乐读窝小说
首页

第一节英国人的礼品(28)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朝建立后,由于台湾郑氏势力的存在,一度宣布禁海。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清朝收复台湾,同年十月,开放海禁。这是中国赶上世界的最后一个机会。从内外条件来讲,中国都处于有利地位。从内在条件看,康乾时代,中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绸缎、生丝、瓷器、茶叶等独步世界的商品不仅销往南洋、日本、中亚等传统国家地区,而且远销俄国和欧美。一直到乾隆辞世的十八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仍超过整个欧洲五个百分点,大约相当英国的八倍,俄国的六倍,日本的九倍。中国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三分之一,比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还要高。贡德.弗兰克说:“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白银资本》)当时中国的海外贸易,无论对东洋还是南洋,都是大量出超,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从外部环境看,十七世纪后半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已经衰落,后起的荷兰也进入衰落的过程中。英国还未走出革命后的内政困扰,其向东亚的大规模扩张是十八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从十七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前半期,可以说是东南亚海上力量的空白期。甚至从马戛尔尼使华到英国有能力直接攻击中国,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如果乾隆能通过马戛尔尼访华敏锐地感觉到近在眉睫的威胁,并抓住这最后的时机积极经略海上,加强中外海上交流,并非没有可能获得大量最新西方军事及科技成果,迅速赶上世界水平。(《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海外贸易政策述评》)

    可惜,这仅仅是一个假设。中国人从这次交往中所获甚微。

    在马戛尔尼离开中国后,乾隆皇帝得出结论说:“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驶,然便于水而不便于陆,且海船在大洋,亦不能进内洋也,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

    “便于水而不便于陆”,在后来的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官员得出的结论仍然与此毫无二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