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迅,有的甚至将其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相提并论,认
为毫不逊色。这当然不乏“溢美”之词,其中也不乏
一些政治因素,但从中我们可见张爱玲在海外的影响
甚广。台大外文系毕业的水晶先生,既是“张迷”,
又是张爱玲小说较为出色的研究者。并著有《张爱玲
的小说艺术》一书。在这本书里,水晶记载了张爱玲
晚年在美国的一些生活情况,并记录了他与张爱玲交
谈作品印象的珍贵的谈话。
初访张爱玲时,张爱玲并不见。张爱玲从传话器
里对水晶说:“因为感冒,躺在床上,很抱歉。”此时
张爱玲虽还在加州大学陈世骧教授主持的Cent
reforChinesestadies做事,上
班时间大概总在下午三、四点钟,到午夜为止,完全
与常人不一样的作息时间,自然,就连她的同事也不
易见到她。一星期后,水晶又给张爱玲电话,通话时
已是凌晨两点钟,恰逢张爱玲精神尚健,故能长谈几
句。她向水晶说,去上班是为楼里太热,而班上有冷
气。她一患感冒就不能讲话,因为一讲话就想吐。张
爱玲仍是说地道的北京话。随后她要去水晶的地址和
电话号码,并答应他先写张便条,然后再电话联系,
然后才能定下约见时间。此为水晶二见张爱玲“不
遇”。
此后水晶又等了一个多月,第三次,水晶终于
“遇”见了张爱玲,张爱玲很瘦,她穿着高领结青莲
色旗袍,头发是“五凤翻飞”式的,斜签身子坐在沙
发上,“逸兴遄飞,笑容可掬”。“她的起居室有如雪
洞一般,墙上没有一些装饰和照片,迎面一排落地玻
璃长窗。在她的起居室里,非常意外的是竟找不到一
张书桌,仅有一张上海人所谓”夜壶箱“的小桌子。
因得知水晶已订婚,张爱玲还特意为水晶准备了
一瓶八盎司重的ChanelNo5版香水,送给他
的未婚妻。水晶对张爱玲的细心和周到感到十分意
外,于是,张爱玲与水晶间的谈话也随之轻松、愉快
起来。他们谈风俗习惯,谈章回小说,谈张爱玲的作
品。这期间张爱玲共喝了四杯咖啡,她自己解释,她
一喝咖啡,便喝个不停。她自己介绍自己的起居情况
是:大概每天中午起床,天亮时才休息。这习惯养成
很久了,是和月亮共进退的人。所以,她看到月亮的
次数也比常人多,故而她的小说对月亮的意象描写便
格外地玲珑剔透。
张爱玲还介绍了她平时的阅读情况。平常最喜爱
看的是通俗英文小说,阅读对她来说已成了第二生
命。她笑着说,引用她的已逝世的美国丈夫的话来说,
她专看“垃圾”,并说等到六月份工作一结束,便用
英文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考证,并把英译《海上
花》的工作做完。
谈话结束时,已是凌晨二时半。这次会面,足足
谈了七小时。这是张爱玲在美生活的唯一文字资料。
张爱玲从一九七三年开始,便迁居美国洛杉矶,
在那里完成了《红楼梦魇》,翻译了《海上花列传》,
并写了几万字的书评和杂感。她一直过着独居的生
活,杜门谢客,很少与外界联系。最有成绩的,要算
她的《红楼梦魇》的出版,对于十二岁就捧《红楼梦》
狂读的张爱玲来说,《红楼梦》已读得太熟了,“不同
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就会跳出来”,
并始终对此有一种狂热。她用近十年的时间,写了一
部《红楼梦魇》。正可谓:“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
楼梦魇名。”从此可见张爱玲的淡泊心志,宁静生活,
世世尘尘已经不能流入她的世界。她永远生活在潮流
的外面一九八九年上半年,张爱玲外出时被一南美青
年驶车撞了一下,右肩骨裂。为配合治疗,每天做早
操,做理疗,目前已有好转。张爱玲已经七十岁了,
但她的头脑仍然清醒而敏捷,常有短文见诸报端。
一颗彗星划出一个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
间辉煌而过。张爱玲不是彗星,但她还是为我们留下
了一代精文、精品、精人。她的短暂却又夺目的创作
生涯,好比她最爱用的词汇,一个美丽而又苍凉的手
式,它给人一种回味,一种启发,如她自己言:“生
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属于她那个世界。若是在她有生之年,她
能再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子,也许她会发现,生命其
实是旧时的照片,你拍下什么,便会留下什么。张爱
玲留给了我们融汇古今文化的良多历史旧影。细心而
又耐心的读者重读张爱玲的作品,定会从中获得一些
深远的启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