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应对嘲讽——如何面对别人的讥讽_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_乐读窝小说
首页

83 应对嘲讽——如何面对别人的讥讽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讥讽,在交际性语言中是一种有较强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讽刺性谈吐具有含蓄、幽默、风趣、辛辣的特点,是一种“攻式”语言。

    它通过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说者的轻蔑、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挑衅等等交际效果。

    在交际场合,人身攻击之类的不愉快事件是难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哑巴亏,讽刺将成为你防身的盾牌。

    “九·一三”事件之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辩论中,苏联代表马立克借此事贬低我国。他说:“中国那么好,为什么林彪要往苏联跑呢?”中国代表镇静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鲜花虽香,苍蝇不照样往厕所飞吗?”

    反唇相讥必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尽藏则不知所云,尽露则赤膊上阵了。

    肖伯纳的《卖花女》准备上演了。他派人给丘吉尔送去两张票,并附一张短笺:“亲爱的温斯顿爵士,奉上戏票两张,希望阁下能带一位朋友前来观看拙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阁下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的话。”

    丘吉尔回复道:“亲爱的肖伯纳先生,蒙赐戏票两张,谢谢。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有约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观赏《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话。”

    一个嘲讽政治家只有对手,没有朋友;一个反讥戏剧家作品可能短命,不会长寿。讥中含趣,乐中有嬉。

    当然,讽刺要掌握分寸。讽刺之言是不宜随意使用的,需要区别对象、场合。讥讽之言就其动机来说,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对敌人的讽刺要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而对一般人的讽刺,则应是善意的。通过讽刺之言,意在引起对方警觉,绝不是出对方的洋相,拿对方取乐。更不要以为自己会讽刺,就到处挑战,稍不如意,就对别人挖苦讥笑,恶语中伤。这样不但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且也使自己孤立,或成为众矢之的。

    社交心理学关键词

    讽刺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损。用得恰当,它是利器,用之不当,便会成为“惹事牌”了。

    Table of Content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