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尾:致敬乔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究竟说的是什么
在创作互联网通史《看见未来: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时,不可避免就会写到“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在互联网史上负有盛名的名言中文应该怎么翻译?当时我和余晨都觉得“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并不是最佳的译法,但我一时也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译法。现在回想起来,这种不明确并非由于对中文词句把握不够,而是因为对于原句,尤其是Stay Foolish的精神内涵把握不够透。
2017年6月,“老友聚”第一期举办(一个15人以内,来自商界、心理学界、哲学界、社会学界等跨界的大拿们深入畅聊一个具体主题的高端闭门沙龙),那期主题是“降低理解成本”,大家讨论了四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在这里和各位大咖的头脑风暴,我蓦然找到了Stay Foolish(初心待人)的灵感(这次讨论的部分成果,可以参看微信文《正因为有不爽,人类才能发展到今天》)。邓斌当时还在广东,没能参与这一次的“老友聚”,但他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我们很快顺着这个思路整理出一篇长文章《为什么你的文章很有价值但是没人转?》这篇文章通过不定时接受各方反馈,不断迭代,探讨了微信热文成文背后的原理。在这篇文章中,我和邓斌第一次对初心待人的精神内涵做了深入的思考。这个思考的正式表述,最终呈现在2017年8月刊的《中欧商业评论》中,我为《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写的诠释长文《那些让你上瘾的产品做对了什么?》。借着这篇文章我对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内涵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
《中欧商业评论》那篇原文引述如下:
“Stay Hungry”与求知相关,企业家始终要保持饥渴状态求知,保持“入口”的开放性。但最难的不是Stay Hungry(求知若渴),而是Stay Foolish(初心待人)。企业做出来的产品,包括写出来的文章,在面对受众时,要像iPhone一样,让小孩子和老人都能凭借本能使用。能做到求知若渴的人很多,但能做到初心待人的凤毛麟角。
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要义
或者说,求知若渴是个体汲取群体知识、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开放性,尽量汲取多学科、跨领域的思想。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越来越高的学历,甚至即便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体系,在印刷业高度发达、互联网大幅度降低知识获取成本的时代,通过自学或周围牛人的带动,汲取知识和智慧也不是什么难事,乔布斯就是典范。
学霸天才很多,但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为什么凤毛麟角?
因为难题不在于求知若渴,而在于初心待人。
我们内化的知识、智慧终究要外化,体现为写作、做产品等,外化创造社会价值。在这个时候,太多的人难以站到受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关于选择很容易被忽略也很关键的问题——受众往往选择他们容易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有价值的产品。而拥有求知若渴特质的人很容易误认为:受众会选择有价值的产品。这是大错特错。
例如,小孩子和老人为什么喜欢玩iPhone、iPad,因为他们很容易理解Tom猫、愤怒的小鸟的玩法,他们为什么不玩黑莓呢?因为黑莓上面密密麻麻的键盘太难以理解,太难以使用。又如,为什么一些草根企业家喜欢去参加那些讲故事、打鸡血的培训,而不是到商学院去接受更有价值的智慧呢?因为前者很容易听懂,而后者太难以理解了。
乔布斯是叙利亚人的后裔,又生活在硅谷,但他竟然是位佛教徒,笃信坐禅。禅的要义就是放下,简单,去除中介去和这个世界直接沟通。因此iPhone、iPad的设计本身就渗透了东方的智慧,我们用手指直接触摸屏幕,这是人和世界最原始的交互(其历史有400多万年之久),而不是通过生硬的键盘(敲键盘的历史只有区区几十年),老人也好,小孩子也罢,可以在没有人指导、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凭借本能就可以自如使用(这句话非常关键)。
到创作这本书时,我觉得“初心待人”比“求易近人”理解成本更低,所以迭代为这个译法,这才是Stay Foolish的要义,你也可以理解为“保持初心”(这个初心不是指做事情的出发点,而是影响你行为有上百万年之久的心理机制,从你生下来就在发挥作用)。
我把最新版《轻营销:小预算玩大市场》(第3版)的封题改为:
一切商业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一切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哲学问题。
其实,在哲学之外,首先要研读进化心理学,今天的我们,无论美丑、善恶、智愚……都只是进化这个漫长进程的一个片段而已!
影响Stay Hungry的,从现代科技兴起以来,不过只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而影响Stay Foolish的,自有古人类以来,竟然有500万年的历史。
我们今天的教育容易让我们关注那五六百年,却忘记了那500万年,忘记了初心、良知,忘记了从最根底里影响人类行为的心理机制。
之后,我还要说下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来源。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是乔布斯说的,岂不知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演讲时,已经做了澄清。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It was the mid-1970s,and I was your age.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Stay Hungry.Stay Foolish."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Stay Hungry.Stay Foolish.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在互联网还不够发达的时代,斯图尔特·布兰德创立了《全球目录》,这本杂志就好像纸质版的谷歌,深深地影响了乔布斯、凯文·凯利等一代人。1974年,《全球目录》停刊,而“Stay Hungry,Stay Foolish”就是停刊本的封底文字。我特意从美国亚马逊上订购了一本《全球目录》停刊本,拿到手时,我感觉就是拿到了历史。这就是我亲手拍摄的《全球目录》停刊本封底。
附录
相关内容分工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