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沟通障碍不只是一方的责任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有多么宝贵时,就更加无法容忍效率低下的对话了。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变得心烦意乱,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对方,甚至训斥他们,从而让沟通氛围变得更加紧张。要想保持高效对话,有一个情况必须牢记于心:出现沟通障碍并不总是一方的责任,也可能是双方都有问题!
试问,当你责备对方不理解你在说什么时,你是否真的做到了思维清晰、表述简明?当你责备对方总是保持沉默时,你是否注意到自己有经常打断对方发言的坏习惯?当你责备对方态度生硬时,你说话难道就很温柔体贴吗?
通过自我检查,你会意识到自己在对话中并不一定是表现得更好的一方,甚至可能是真正阻碍沟通的主因。但也不必为此灰心,因为只要你注意到本书里提到的各种沟通问题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把对话效率提升上去。如果你拥有相对娴熟的沟通技巧,就可以见招拆招,努力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这样一来,沟通对象就会逐渐放下对抗心理,认真考虑你的提议,倾吐自己的真实想法。而相互坦诚地交换意见,正是高效对话的重要前提之一。
每个人的性格迥异,谈吐风格各有千秋。需要注意的是,开朗健谈的外向型人未必比沉默寡言的内向型人更善于高效对话。因为前者可能表达欲望过于强烈,说太多意义不大的废话,谈话情绪过于激动,从而给沟通对象带来困扰。后者则可能因善于倾听而准确捕捉到沟通对象的思想感情,然后用最精练的语言让对方茅塞顿开。这显然才是高效对话的体现。
所以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只要注意避免沟通误区,就能让交谈变得更为顺畅,让双方能做到各抒己见、各明心迹、相互理解。
日常沟通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是由于对话效率过低才让我们对此退避三舍,宁可憋着满肚子的话也不愿陷入“鸡同鸭讲”的困扰。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沟通途径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谈话。本书谈及的各种沟通技巧同样不只适用于面谈,也能帮助我们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更高效地与亲朋好友、领导同事进行交流。
最后,愿大家都能用高效对话来创造五彩缤纷的美好生活,不再为在好友名单里找不到聊天对象而愁眉苦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