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三角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排名分析_资本赋能发展: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_乐读窝小说
首页

三、长三角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排名分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8年,长三角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综合排名前3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苏州、无锡。在前10位的城市中,上海排名第4位,此外,浙江有5个城市,江苏有3个城市,安徽有1个城市。综合排名在第11—20位中,浙江有3个城市,江苏有6个城市,安徽有1个城市。综合排名在第21—30位的城市中,浙江有1个城市,江苏有3个城市,安徽有6个城市。综合排名在第31—40位的城市中,浙江有2个城市,江苏有1个城市,安徽有7个城市。总体看,江苏和浙江的城市排名优于安徽(表8.7)。

    表8.7 2018年长三角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综合得分排行榜

    (一)排名领先的城市:杭州、无锡和上海

    从2018年资本活力指数综合排名以及长三角各城市排名的历史演变看,杭州、无锡和上海在长三角城市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1—2018年,三个城市均在前7位,综合实力较强(图8.8)。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资本市场发达。2019年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这对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资本活力指数相关指标看,上海资本市场基础雄厚,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和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始终保持在第1位,人均上市公司市值保持在前2位,资本规模和资本效率优势明显。截至2018年,上海已有上市公司4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6万亿元,此外,上海每百万人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8.7家,人均上市公司市值超过40万元。

    杭州在2018年资本活力指数综合排名中居于首位,相比浙江其他城市,拥有绝对的资本优势,2001—2018年,资本规模和资本效率两大类排名均保持在前4位,发展相对稳定。截至2018年,杭州已有上市公司15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9万亿元,每百万人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6家,人均上市公司市值超过53万元。

    图8.8 杭州、无锡和上海各项排名走势

    无锡作为地级市,2001—2018年,资本活力指数综合排名始终排在前5位,在资本市场中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实力。相比上市公司市值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无锡的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数量排名更为稳定,也更为靠前。

    在产业结构方面,上海的资本市场囊括了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金融、信息技术、电信业务、公用事业和房地产行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其中,金融、可选消费和工业行业占比相对较大,但是,工业占比逐渐减少,伴之以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开始逐步发展。杭州作为我国的电商中心,民营经济发达,拥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目前,杭州的可选消费行业占比最高。无锡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并且将这些上市公司打造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军企业,如江阴江化微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鹏科技和阿科力。此外,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也是无锡的重要产业(图8.9)。

    图8.9 杭州、无锡和上海产业市值分布

    (二)排名上升较快的城市:苏州、温州、金华和湖州

    在长三角城市中,苏州、温州、金华和湖州在资本活力综合排名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图8.10)。与2001年相比,2018年苏州和温州的综合排名均提高了12个名次,金华提高了11个名次,湖州提高了10个名次。2018年,苏州的资本活力综合排名已经达到第2位,发展势头迅猛。湖州也挤进前10位,排名第8位。

    苏州的上市公司数量一直居于前10位,2010年以后,逐渐提升到前5位,上市公司市值则从2001年的第8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4位。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则从2001年的第11位分别提升至2018年的第4位和第6位。苏州的资本规模不断扩展,资本效率逐渐提高,目前已经成为长三角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

    温州资本活力综合排名提升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市值和人均上市公司数量排名提升,2001—2018年,温州的上市公司市值增长了93.8倍,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了23倍。此外,温州的上市公司总数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也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产业新兴度排名出现下降,影响了温州的总排名。

    图8.10 苏州、温州、金华和湖州各项排名走势

    金华资本活力综合排名从2001年的第24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3位。与温州不同,金华主要由于产业新兴度排名的大幅上升提高了综合排名。18年间,金华的资本规模和资本效率排名均有小幅上升,显示出向好的发展趋势。

    湖州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较快,2001—2018年,上市公司数量从1家增长至29家,年均增速达21.9%,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也从2001年的第24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3位。湖州在1999年才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如今无论是在资本规模还是资本效率方面,排名增长迅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潜力。

    在产业结构方面,苏州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占比不断上升,而工业比重下降,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图8.11)。温州和湖州在2001年均只有1家上市公司,分别属于可选消费行业和材料行业,表明两个城市的基础禀赋不同。2018年,温州的工业市值占比逐渐上升,而潮州则向多元化产业模式发展,信息技术、工业和材料市值占比较为突出。金华的资本市场则是从医疗保健和房地产行业起步,如今可选消费市值占比逐渐提高。

    图8.11 苏州、温州、金华和湖州产业市值分布

    (三)排名无明显变化的城市:宁波、亳州、常州和嘉兴

    在长三角城市中,宁波、亳州、常州和嘉兴的资本活力指数综合排名略有波动,但2018年排名与2001年排名的差异不大(图8.12)。宁波从2001年的第6位提升至第5位,亳州从第25位提升至第24位,常州和嘉兴则分别下降2位。

    宁波的发展较为稳定,资本规模排名维持在第4位至第6位,资本效率排名维持在第4位至第7位。2001年,常州和嘉兴分别有上市公司5家和4家,2018年,分别增加到43家和46家,虽然两者的差别不大,但嘉兴的发展势头优于常州,即便从资本效率排名看,嘉兴的发展也略快于常州。亳州的发展相对滞后,在考察期内,一直只有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量不占优势,单项排名拉低了综合排名。但是,该上市公司市值增长了6.7倍,市值发展相对稳定,资本市场整体活力较弱。

    图8.12 宁波、亳州、常州和嘉兴各项排名走势

    从产业结构看,宁波和常州的产业结构相对多元(图8.13)。工业是宁波的主导产业之一,2018年,宁波的工业和可选消费行业占比较高。早期的常州,主要聚焦在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因此,这两个行业市值占据绝对主导。此外,还涉及房地产行业,但占比较低。2018年,常州的房地产行业逐渐发展,占比与工业和可选消费相当。嘉兴的材料行业发展迅速,2018年,材料行业占比最高,工业、可选消费、房地产、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业略有发展。亳州由于始终只有1家上市公司(古井贡酒),产业结构单一,目前属于日常消费品行业。

    图8.13 宁波、亳州、常州和嘉兴产业市值分布

    (四)排名明显下降的城市:马鞍山、铜陵、舟山和扬州

    在长三角城市中,2018年,马鞍山、铜陵、舟山和扬州的资本活力指数综合排名与2001年相比有明显下降(图8.14)。其中,马鞍山的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从2001年的第2位下降至2018年的第22位,资本市场发展后劲不足。铜陵下降了15个名次,舟山和扬州均下降了9个名次。

    在2001—2009年,马鞍山的人均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一直在前5位,2010年以后逐渐被赶超。此外,人均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以及上市公司规模的排名也出现下降趋势。马鞍山在早期具有较强的人均产出效率,但2009年以后,排名却逐渐下降,除了无锡、苏州等城市的实力赶超,其自身资本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铜陵资本活力指数综合排名下降最主要是由于产业新兴度排名的大幅下降。2001年,铜陵的产业新兴度排名为第3位,2018年下滑至第37位,意味着其产业发展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同时,资本规模和人均效率排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最终导致综合实力排名下降。

    舟山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标是人均上市公司市值,从2001年的第14位跌至2018年的第38位,下降了24位,影响了综合排名。除人均上市公司市值外,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和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下降了14位、11位和15位,但舟山的产业新兴度排名上升了13位,阻止了综合排名的进一步下降。扬州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数量的排名下降幅度不大,综合排名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市值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的下降,表明上市公司本身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存在些许问题。

    图8.14 马鞍山、铜陵、舟山和扬州各项排名走势

    从产业结构看,马鞍山的资本市场是通过材料行业起步的,2018年,马鞍山的材料行业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图8.15)。舟山在2001年只有1家上市公司,属于可选消费行业。铜陵目前涉及材料、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扬州逐渐由单一化发展为多样化模式,2018年,扬州的金融产业有所发展,材料业占比降低,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占比上升,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图8.15 马鞍山、铜陵、舟山和扬州产业市值分布

    由于宿州市在2018年没有上市公司,因此本章节排行榜中涉及的长三角城市为40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