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确认性偏差_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_乐读窝小说
首页

第6章 确认性偏差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到肯定比受到否定更令人感动和兴奋,这是人类认知中一个奇特而永恒的错误。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基本介绍

    偏差名称:确认性偏差

    偏差类型:认知型

    子类型:观念执着型

    总体描述

    确认性偏差是一种选择性认知,它会让人刻意强调那些能证实自己观点的证据,同时有意贬低任何与我们观点相左的证据。例如,某人购买了一个十分想拥有的东西(如电视机)以后,通常会选择到价格明显偏高的商店去寻找相同的电视机,以确认自己的购买决策很棒。上一章提到的认知失调认为,人们不愿接受已做的决策与可能的失误之间的认知失调,因此做出上述行为来尽力应对这种失调。

    从另一种角度看,确认性偏差是人们身上一股极其自然的能力,它使我们确信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因此,我们会过分强调那些能证实我们预期结果的事项,而忽略所有与其相反的。

    专业说明

    确认性偏差可以被视为一种选择性偏差,它促使人们只收集那些支持某种特定观点的证据,表现为决策者在发现、高估或积极寻求可以佐证其观点的信息时,忽略或贬低那些对自身观点不利的信息。从专业角度阐释确认性偏差的经典实验之一,是一个关于四张卡片的实验,每张卡片的一面是数字,另一面是字母。实验中会向受试者说明一条规则:“如果卡片的一面是一个元音,那么另一面一定是一个奇数。”卡片按照图6.1所示排列。然后,向受试者提问:“你会用哪两张卡片来测试上述规则?”

    图6.1 确认性偏差的经典实验

    大多数受试者的回答是“A”与“2”,而没有选择正确的卡片(“A”与“9”)。大多数人的这种选择说明了一个常见的逻辑谬误:人们之所以选择“2”,是因为一个元音的出现确实能够支持假设。然而,出现“2”的背面并不能使假设条件失效,因此这种配对显然有误。人们之所以更容易识别出“2”而不是“9”,是因为确认性偏差使他们想要验证假设——而不是直接反驳它。

    这里的另一个教训是,一个观点并不需要符合逻辑推理,就可以引发确认性偏差行为。实验前提出的这条假设,对受试者来说,显得既直接又微妙。受试者即使没有理由接受假设,也会绝对相信假设的正确性,以至于他们无法做出正确选择。事实上,当观念牢牢地建立于证据之上时,确认性偏差的影响会变得不再显著,因为人们喜欢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权重,放在观点基础较坚实的数据上。

    大量研究表明,人们过分重视确认性信息,即积极性或支持性数据。“确认性信息产生过度影响的最可能理由是,它比矛盾性信息更容易在认知上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发现,要验证某些数据如何支持一个既定情况,比验证其如何质疑一个既定情况要更容易。研究人员有时也会犯确认性偏差的错误,因为他们偶尔会以可能证实其假设的方式来设计实验或构建数据。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研究者还会回避处理与其假设相矛盾的数据。

    实际应用

    为了解释确认性偏差,我们讨论一下公司员工对自己公司股票过分关注的这一倾向。大多数投资顾问曾遇到过这样的客户,他们经常列举公司高速成长且前景大好的“大事件”来解释自己为何持有超高比例的股票。在20世纪90年代科技股泡沫期间持有安然公司(Enron)和世通公司(WorldCom)股票的股东与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持有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股票的股东,大多都猜测公司的大幅增长将会长期持续。如果当时这些投资者对公司即将出现的“大事件”的性质真正有所了解,那么结果就会不同了。当员工集体大量购买公司股票,对公司股价看涨的讨论占据整个咖啡间的谈话主题时,一些负面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

    举一个更详细的例子,20世纪90年代初,一家久负盛名的科技公司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发生了一个极具警示作用的事件。许多IBM员工都相信公司的OS/2操作系统将成为计算机行业标准。他们不断忽略不利迹象,包括来自微软公司Windows系统的竞争。员工们囤积了大量的IBM股票,期望OS/2系统推动公司业绩向前发展。1991年,IBM的股票经拆股调整后达到每股35美元的峰值。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IBM的股价滑到了10美元的低点。直到1996年年底,才再次回到35美元。在那5年的股价低迷期,众多IBM员工团结一心,“确信”IBM的积极发展态势会东山再起,有些人甚至延迟退休。遗憾的是,IBM为了扭转局面,解雇了很多员工。最终,OS/2系统使很多人的财富大打折扣。对有些人而言,OS/2操作系统的失败甚至导致了自己的失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确认性偏差案例。

    经验丰富的投资顾问目睹过反复上演的类似场景。比如,有些客户忽视公司股票的下行风险,只关注上升潜力。为什么?在上述案例中,确认性偏差在IBM员工的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让人们只接受支持IBM乐观预测的信息,同时对来自微软不断加剧的竞争事实不以为然。历史证明,大多数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恐慌”性抛售,不少员工由于IBM股价的下降而蒙受损失。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在5年的不确定性中坚持下来,最终有机会获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