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近出版的最生动的英文着作之一是尼古拉斯·哈拉斯的《 德雷福斯上尉:集体无意识的故事 》( 1955 )。盖伊·查普曼的《 德雷福斯案件 》( 1955 )和道格拉斯·约翰逊的《 法国和德雷福斯事件 》( 1967 )是在对新旧材料进行的极其扎实的研究基础上写成的,但是在我看来,它们似乎偏爱那些捏造罪名将德雷福斯囚禁在魔鬼岛上的人而对反对他们的另一些人抱有成见,尤其是皮卡尔上校,约翰逊对他特别不公平。他们倾向于淡化德雷福斯事件以及随后产生的反犹主义恶性膨胀的后果给法国社会造成的破坏。对这种恶性膨胀更出色的描写见罗伯特·F. 伯恩斯的《 现代法国的反犹主义 》,第二卷( 1950 )。
帕特里斯·布塞尔的《 德雷福斯事件和新闻界 》( 1960 )是一本杰出的着作,它包括一份实用的简明扼要的参考书目。听证会和审讯的记录最后全部发表了。
2 见弗朗索瓦·戈盖尔:《 第三共和国的党派政治 》,一九五八年第三版,第98-100页。
3 夏伊勒:《 第三帝国的兴亡 》,第933页。
4 莱奥托的抗议信和瓦莱里的陈述被帕特里斯·布塞尔引述,见《 德雷福斯事件和新闻界 》,第196-197页。
5 索尔·K . 帕多弗:《 战败的法国 》,第312页。
6 尼古拉斯·哈拉斯:《 德雷福斯上尉:集体无意识的故事 》,第124页。
7 马克斯·冯·施瓦茨科彭:《 德雷福斯事件的真相--施瓦茨科彭文件 》,纽约,一九三一年。
8 亨丽埃特·达尔代纳:《 德雷福斯事件真相 》( 1964 )。
① 一八八八年,由着名的苏伊士运河开凿者费迪南·德·雷赛布为开凿一条穿越巴拿马的运河而设立的公司破产,给公司股票持有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中产阶级投资者--造成了大约三亿美元的损失。随后由政府调查人员和各种法庭审理所查明的情况揭露出一起惊人的营私舞弊案。在这起案件中发现,这家公司为了避免破产而重金收买了数位内阁部长、大约一百五十名国民议会议员以及法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报纸。其中几个人被起诉到法院,在所有受贿者当中,只有一个人被定罪判刑,仅仅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坦白交代的政客。( 正如一些法国历史学家曾经开玩笑似的指出的那样,这证明了一个将被绑赴断头台的贵族所给予的忠告的正确性:“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坦白交代!” )
然而,在关于巴拿马丑闻的一片喧嚣声中,人们指责的主要不是那些受贿的政客和报社老板,而是为这家公司实际进行贿赂活动的三位出资人。他们都是犹太人。这一事实在法国迅速掀起了一阵反犹运动的新浪潮。巴拿马丑闻还产生了一种后果,它与后来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几起金融丑闻而产生的后果颇为相似:法国民众不再信任治理着第三共和国的那些政客,甚至不再信任共和国本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