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和尚要撞钟_真话_乐读窝小说
首页

当了和尚要撞钟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邓小平应该长寿百岁!”

    1983年11月15日,内地第一个赴港旅游团从广州出发,抵达香港观光。香港人相信内地真的要改革了,高唱赞歌。一位香港老太太拉住旅行团一位成员的手,激动地说:“邓小平应该长寿百岁!”

    “这里的服务比国营餐厅好100倍。”

    《亚洲华尔街日报》1983年8月发表的一篇北京专稿称,一般中国人更想找一个能够代替国营饭馆的地方去吃饭,因为国营饭馆服务态度不好,桌子脏,人们吵吵嚷嚷,有时还有人抢座位。在一家个体饭馆的意见簿上,有一条留言:“这里的服务比国营餐厅好100倍。”

    “有人抵制这种搞经济责任制的想法,因为他们不想竞争,可是要是数以百万计的行政官员都不动脑子,我们的国家将成个什么样子呢!”

    美联社1983年1月28日报道,北京京剧院著名女演员赵燕侠,在一场艺术革命——打破“铁饭碗”,以票房收入代替“大锅饭”——中走在前头。

    赵燕侠把有800人的北京京剧院一团分成4个队,她自己负责一个有70人的具有事业心的队,这个队搞自负盈亏,实行浮动工资和现金奖励。其余3个队继续实行工作量不等,但报酬相等的旧制度。这一“大锅饭”制度当时仍在中国各个领域里实施。

    自从改革以来,赵燕侠的队在18个城市进行了340场演出。1982年,该队赚了27万多元,为国家节省了10万余元补贴。其余3个队仍依靠160万元国家补贴。

    赵燕侠说她不能容忍吃大锅饭的思想。“有人抵制这种搞经济责任制的想法,因为他们不想竞争,可是要是数以百万计的行政官员都不动脑子,我们的国家将成个什么样子呢!”

    “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

    1983年11月,胡耀邦在介绍步鑫生改革尝试的新华社内参上的批示。

    作为这一年的改革明星,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有句口号: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起那些只当和尚不撞钟的人来说,这位和尚可谓忠于职守。”

    这是1983年热播纪录片《话说长江》中的一句解说词,配的是镇江和尚撞钟的画面。在片子的解说之一陈铎看来,这是内涵很丰富的解说词。

    解说前,撰稿赵化勇却对陈铎说,把这句话拿掉。他担心有人对号入座,“会有人说,你是说我在其位,不谋其政吗?我们别找麻烦了。”

    第二天,陈铎跟赵化勇说,“我想过了,我们电视还有教育功能,而这个教育功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我们发现了,挖掘出这个内涵来,不容易,是我们有本事,别轻易扔掉。我的意思是不要删掉那句话,关键在于处理。”

    这句解说词最终保留下来了,陈铎在解说时,用了很平和的语气。没有人对号入座。

    “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