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华夏族以外地区的青铜器(5)_中国青铜文化_乐读窝小说
首页

第九章 华夏族以外地区的青铜器(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节苏、皖、浙、赣地区

    出土的青铜器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和太湖、钱塘江、鄱阳湖流域,系吴越文化的分布地区之一。

    在江西的清江流域,发现了一批相当于商朝早期和中期之际的青铜器,有兽面纹斝、虎耳扁足鼎、兽面纹卣工具和兵器等,并发现了铸造工具和不知名容器的石范。如: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475件青铜器,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杂器。这些器物既有典型的商代青铜器,也有商器经后人加工或改造过的,这种器的形制、纹饰既具有本地域特色,也带有南方土著民族独特的创造性,如瓿形鼎、折肩鬲、假腹盘、三足卣、双面神人像、伏鸟双尾虎。其中兵器的形式与陕、晋等地相同。

    商代·鼎

    吴越青铜文化的分布地区,主要在长江以南。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乐器等青铜器出土的数量也不少。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康王时代的宜侯矢簋,便是一著名的青铜器。丹徒大港母子墩的一批青铜器中铭为“伯作宝尊彝”的方座簋,更是西周中期偏早之器。此外,还有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的三轮盘、斝及七件钩、大港磨盘墩等。在安徽屯溪的墓葬中,出土了铸铭的西周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尊。这些吴越文化特色浓厚的青铜器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西周器,但是形制或多或少变了形的,这是大多数;一类是当时的新设计式样,是少数。这第一类的有鼎、簋、尊、卣、双耳扁壶、盘、匜等,器形模仿一般很少能严格地保持西周的式样,如:鼎为浅腹斜支足;簋为多敛口有肩浅腹双耳式,且双耳有的成为两道镂雕的棱脊;筒形尊腹部鼓出而圆或扁圆;大口垂腹尊器体极阔;卣的肩部特别丰满而使整个造型显得偏高而且臃肿;盘多直口紧附耳和直圈足等,都是不甚精确或很不精确的模仿件。另外,这些器物除个别以外,器壁都比较薄或很薄,这和中原地区西周器乃至春秋早期器是全然不同的。此类仿铸的器,其纹饰没有什么规定的格式,如屯溪卣的纹饰为不太相似的仿西周凤纹卣的式样,鼎类亦是如此,其余大多数的器上纹饰,都是吴越文化分布地区所特有的式样。这些纹饰以屯溪和丹阳出土的器最为集中,其主要者有以下一些形式:一、传统窃曲纹的变形,同地所出的鼎即有这类纹饰的前型,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的通行式样;二、窃曲纹的复杂变形和交连;三、双勾式的窃曲纹的变形和交连;四、交连和不交连的变形兽纹;五、棘刺纹,密集的方格状的简单线条中有棘刺状突出;六、动物变形的几何纹等。设计式样新颖的青铜器有盂形器、方缶等,纹饰与以上大致相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