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7年,我从蒙特利尔搭乘红眼航班抵达希思罗机场。斯图尔特·克雷纳(Stuart Crainer)在机场采访了我,当时他和戴斯·狄洛夫(Des Dearlove)正在写一本关于管理大师的书。
斯图尔特说,管理大师这个行业一定竞争很激烈。“一点也不,”我回答,“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任何竞争。”然后,我在倒时差的昏昏欲睡中脱口而出(每个字言犹在耳):“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最佳的。这个标准太低了。我的目标是努力做好。”
我并非出言傲慢,宣称自己比最佳的还要好。我只是跳出了执念,不追求成为最佳的。我的意思是,那些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都是跟自己竞争的人,而不是跟别人竞争——他们把自己做到最佳。
再说,谁能说清楚什么是“最佳的”呢?柴可夫斯基比贝多芬更好吗?伊迪丝·皮雅芙(Edith Piaf)[1]是最佳的歌手吗?谁知道呢,但是她真是好得非比寻常。实际上,她无与伦比,从来不用担心自己被贴上“最佳的”标签。迈克尔·波特在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著作颇丰,写代表作《竞争战略》时,他在和谁竞争?
在这点上,我最喜欢西尔维·伯妮尔(Sylvie Bernier)的故事。她在1984年奥运会上获得了一枚女子跳水金牌。西尔维参加了我们的国际医疗领导力硕士项目,我们因此相识。有一天我问她,荣获如此高荣誉的运动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西尔维给我讲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不是关于其他奥运奖牌获得者的,而是关于她自己20岁时的经历。进入决赛后,她屏蔽了所有人和所有事物,她的教练、父母和记者、报纸、广播与电视,即所有可能告诉她比赛状况如何的信息来源。
当在最后一跳后浮出水面时,西尔维无从知道她是获得金牌了,还是毫无所获。可能这就是她获得金牌的原因。西尔维当然想成为最佳的,因为每项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一枚金牌。但是,她到达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尽她最大的努力,与自己竞争。
所以,让我们心存标准,但同时放下那个成为“最佳”的执念,凝心聚力,尽力做好自己,如此前行。
爱犬妮可在倾尽全力
注:此图由苏珊·明茨伯格拍摄。
[1] 1915—1963,法国著名女歌手,代表作有《玫瑰人生》《爱的礼赞》等。——译者注
起床啦
吃掉炒鸡蛋,那些指挥台上的、地上的,随处可见的炒鸡蛋。
组织像一头牛,让平凡的人迸发出不平凡的想法。
有时候,你在思考之前一定要先去看一看、做一做,让你的战略像花园里的杂草那样生长。
你无法衡量?很好:实施管理!你缺少证据?很好:去获取经验!
当心像蜜蜂一样嗡嗡叫的董事会、让你一贫如洗的IPO、让人蒙羞的顾客满意指数、过度分析的分析师。分析你自己吧,为了有效,而不是为了效率。
缩减词汇量:不要说“高级管理层”;扔掉“股东价值”;在医院、政府和其他机构里清除“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转型”“CEO”等标签式说法。
最重要的是,为了伟大的生命本来的幸福,尽你最大的努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