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来自不同地区的恐怖主义给世界各国带来重创之后,很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反恐部队,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这一点上,身为世界强国之一的德国自然也不会例外。
德国的反恐部队被称为边防军第9反恐部队,也称为“第9边防大队”,简称“GSG-9”。这支部队共有数百名战士,为了发挥最大的效力,这支队伍将组员编制成了数个战斗组,并且始终处于战备状态。这支队伍堪称德国部队中的一支精锐部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装备上都是顶呱呱。现代化的装备和极强的战斗力为这支部队从建立之初就赢得了美名,是反恐部队中的一名“老兵”。
然而,“第9边防大队”的组建却有着一段令人辛酸的故事。这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逐渐呈乐观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还有让人头痛的恐怖组织,在恐怖组织不断制造事端扰乱国家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人建议德国政府借鉴英国和美国的方法建立一支专门的反恐部队。不过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广大德国民众的支持和同意,甚至很多人还反对建立这样一支特种部队,原因是害怕世界其他国家的人认为德国的纳粹势力复苏,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设立反恐特种部队的事情就被搁置下来了。
时间一晃就过了好几年,1972年9月德国在慕尼黑举办了4年一届的奥运会,这次奥运会上发生的恐怖事件促成了德国反恐特种部队的成立。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黑九月”恐怖组织将以色列的9名运动员劫持。恐怖分子想乘飞机逃跑,而德国政府想将人质救出。当时德国没有营救人质的特种部队,于是警察担任了此次营救人质行动的主力。德国警察在没有进行周密计划和部署的情况下就轻易采取了行动向飞机上的恐怖分子射击,行动既不统一也无成效。由于警察差劲的枪法,不但没有将恐怖分子彻底消灭反而惊动了恐怖分子,被激怒的恐怖分子将人质当作泄愤对象,眨眼间几名人质就命丧在恐怖分子的枪口下。一场战斗之后,9名人质无一幸免全部死亡,恐怖分子中的5人被击毙,其余3人被抓获,参加行动的警察也牺牲了一个,另外两个身负重伤的警察也在不久之后相继死去。
这次惨痛的教训让德国政府不得不下决心成立一支反恐部队,于是“第9边防大队”便应运而生,与其同时建立的还有各州属的“机动特种部队”。
“第9边防大队”的特殊性在于在国内享有足够的授权,在国外也享有国际特警的外交豁免权。部队的职责是在国内打击各种犯罪集团,在国外保护境外德国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各州特种部队的责任,则是以监视、逮捕或者隐蔽行动的方式对付社会上个体犯罪者,维护社会安全。根据事件的大小和严重性不同分别派遣不同的队伍,一般只有发生重大的绑架、谋杀、劫持人质等暴力事件和保护国宾以及德国政府政要人员时才会启用“第9边防大队”。
例如1977年10月13日,德国航空公司第181次航班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途中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时候就动用了“第9边防大队”。当天飞机从西班牙起飞,飞机上的80多名乘客和5名机组工作人员全都成了恐怖分子的囊中之物。起初,恐怖分子要求飞机在贝鲁特降落,但遭到了当地机场的拒绝,经过一系列的周折之后,飞机迫降在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机场。
恐怖分子这次劫机的目的,是要求德国政府释放关押在监狱中的同伴。得知此事的德国政府立即派遣“第9边防大队”实施救援。61名突击队员组成了两支突击小组,趁着夜色迅速在恐怖分子所在飞机附近做好突袭前的各种准备,只等一声令下。在英国反恐专家的帮助下,得到命令的“第9边防大队”用定向炸弹将机舱的门炸开后迅速冲到飞机内,并用闪光炸弹投向驾驶舱,4名恐怖分子被突如其来的光芒弄懵了,乱成了一团,突击小组数秒之内便结束了战斗,3名恐怖分子被击毙,一名重伤。
这次营救人质行动的成功完成使“第9边防大队”一战成名,在此后的多次行动中,“第9边防大队”又接连取得成功,例如:摧毁巴勒斯坦“赤军派”行动,解救被索马里解放阵线扣留的人质行动等。“第9边防大队”渐成为一支世界闻名的特种部队,一支令恐怖分子闻风丧胆的特种部队,很多恐怖分子都很惧怕这支部队,认为到这支队伍的手里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出路,只有死路一条。
“第9边防大队”另外一个特殊性就是它不是普通的特种部队,而是一支特种警察部队,所以在组织上隶属于内务部,由内务部长统一指挥管理。目前,“第9边防大队”的结构组成有一个司令部,四个突击部队和一个专家技术组,正规编制是200人,而实际拥有300多名成员。每个战斗小组由30个人组成,全队共6到10个战斗小组,每个队又设有指挥部,同时根据需要配备狙击手和爆破手等。该部队成员都是思想冷峻,沉重稳重的中年人,而且这些人都是掌握各种技能的高手。
“第9边防大队”在招收部队成员的时候总是精挑细选,因为责任重大,所以组员必须具有极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员是从边防部队或正规警察部队中择优录取的,参军至少一年的正式成员,年龄在20至25岁之间,在加入“第9边防大队”之前要进行严格的选拔训练和考试。
心理测试主要是考验在营救人质的过程中准确分析恐怖分子心理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往往就有70%的人被淘汰;之后是训练使用武器装备的能力。因为特种部队要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作战,而且每次所遇到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特种装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微光夜视镜、特制手榴弹、微型手枪、催泪弹、微型高灵敏度无线电报话机、特种攀登装备、强光型鹰眼探照灯以及可穿透厚30厘米的砖或高级防弹玻璃的高爆子弹等,熟练使用这些装备是每个对员必备的技能。
除了这些装备之外,队员们还配有自己的武器,这些主要是带有消音器的冲锋枪和精准步枪等,这些武器都是德国HK公司为部队专门生产的。同时部队成员都有统一的黑色制服,在执行不同的任务时,还要根据不同的需要穿戴不同的防护装备。新队员在入队之后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其中就包括武器操作训练、格斗训练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心理素质训练,保持突发事件发生时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训练考核才能成为特种部队的正式成员,而成为正式队员之后每天的强化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天天都要进行艰苦的专业技术训练,同时要进行体质、射击、模拟游击战等方面的磨炼。这些都是为了随时执行任务所做的准备。
在每次行动之前,部队要对行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周密的研究,制定严密的计划,在确保人质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保护人质的生命安全是“第9边防大队”行动的首要原则,当然保护突击队员自身的生命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每次行动中至少设有4个组,每组编制30人,一组专门对交通工具采取行动;一组是伞兵;另一组负责观察、分析和找出最佳的攻击方式;最后一组负责技术工作,专门使用和排除爆炸物、攻入建筑物等,并配备神枪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队员们也要严以律己,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和品质,同时为自己的身份保密。正是严肃的纪律和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得“第9边防大队”在其所执行的5000多次反恐行动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自成立以来,“第9边防大队”共解救了近500人。“第9边防大队”在德国和整个世界反恐怖主义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自己赢得了美誉,也为德国增添了光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