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叔叔说:“这张图还没完成,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你认为这个月赚了36140元,这应该属于你妈妈的获利还是你的呢?”
安迪不假思索地说:“妈妈并没有出面来帮我,理所当然是我的啊。”
王叔叔说:“最后的盈余必须回馈到资本,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才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于是,他在“资本”的方格中填入“利润36140”(见图1-17)。
图1-17
王叔叔指一指图上的线条说:“资本与负债都是企业资金的来源,用来投入取得资产,也就是企业资金的用途。为什么要取得资产呢?因为要赚取收入就得使用或耗用这些资产,而资产的使用或耗用就是支出。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赚取收入就必须使用或耗用这些支出,然后赚取收入。
“那么,为什么要赚取收入就得使用或耗用这些支出呢?因为这是投入和产出的概念,也就是会计上所说的收入成本配比原则,即企业为了做生意,必须先取得资产,如现金或生产性资产,然后使用或耗用这些资产来赚取收入。一般来说,损益表就是收入减去支出,但为了让损益表能更有效地表达企业经营成果的各个方面,支出部分又可细分为成本与费用。所谓‘成本’,就是与产品直接相关所发生的支出,例如食材支出;而‘费用’则是与产品没有直接相关但能促成交易完成的各种支出。所以损益表就变成‘收入-成本-费用=盈余’,收入减去成本称为毛利,毛利减费用才是最后的盈余。”
王叔叔喝了口茶,清了清喉咙接着说:“我以你的例子来说明。首先,要卖便当必须先买进食材,这就是有投入才有产出的概念。但实际上,一般企业经营除了投入产品原材料之外,同时也要有店面租金、工资、水电费等,这些支出都会耗用资产,也就是现金。有了这些支出后,才有机会做生意、赚取收入。所以,要赚取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必须使用或耗用这些支出。
为了正确计算盈余,必须将产生收入所投入的相关支出加以详细记载,而这就是会计上所谓的‘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也是编制损益表的重要概念。”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