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秦门三杰ABC(2)_风流大唐_乐读窝小说
首页

第7章 秦门三杰ABC(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终秦琼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糗事张扬出去把脸丢大了,才含泪同意让王老好卖掉跟了自己多年同甘共苦很对脾气感情深厚的黄骠马顶债,老实说如果有可能他更愿意卖了自己,因为卖黄骠马就相当于卖了自己的老婆。

    “切,看你的马也不是什么宝贝,四脚瘦如冰棍,在头上点蜡就成标准马灯了,也不知能否找到买家,你居然还像个娘儿们一样哭鼻子了,哪像个山东好汉呀?看你这孬样,还真是倒霉透了。”王老好又骂开了。

    他哪知秦琼和马的感情呢!饿了一个多月黄骠马果然是瘦得不成样子了,连冰棒都差点比它的美腿粗壮(如果好细腰的楚王见了一定喜欢死了),以前它是那么勇猛,现在跟我受苦呀,我不是好人啊。

    原来,秦琼在历城那边当公安,大致就是刑警支队的一个小科长吧,根据上级命令押解18名人犯到潞州充军,不料途中1名人犯病死了,尽管有人犯作证,他也口水四溅地解释了半天,潞州的蔡专员就是不信,要他交18名人犯才给交割凭证,不然大家就公事公办。言下之意就是说秦琼私放了犯人,一定是收了别人的好处,所以拖了一个多月也没给他办事,让他在王老好的店中坐佛参禅,他的饭量又大得惊人,差点吃光了王老好的家底,这才使英雄落难,分钱难倒英雄汉呀,最终在瓦岗好汉王伯当等人通过用非常手段(至于什么样的非常手段大家可以自由联想)斡旋和帮助下才侥幸摆脱了困境(所以有时候有理也是不能走天下的),踏上归途。

    呵呵,这就是秦琼卖马的一个大致故事概述,古今中外多少评书讲过,有兴趣可以抱本《说唐》回来看个够。其实后来他的马没卖掉,被单雄信骑走了,这些好像正史没多少描写。这里我也不想展开来写了,不然就腻味了。

    至于“山东好汉”原版正装型代表人物秦琼是如何英勇无比地单骑救主,比如救来护儿、张须陀、王世充甚至于政治酷哥李密和最后的领导李世民(哇,秦公务员的领导冒号还蛮多的耶),并在玄武门之变中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坚决站在以李世民为首的新政府周围,有力抵制和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疯狂进攻,鉴于正史上有很多记载,我在这里也不想再鹦鹉学舌地重复别人的口舌了,因为本书立志于专攻历史的“软肋”,捏捏软柿子,专写正史没有大张旗鼓写的那些事儿,所以在此先忽略带过。

    好像在我的书里还没有正式介绍过“三板斧”的祖师爷程咬金同志,以至于他都差点沦为唐朝大剧的神秘来宾了,其实程咬金程知节是正版(而不是山寨盗版)的出场嘉宾,大大有名的那种。

    在此,我们又先来介绍一下程知节的简历和光辉革命历程。

    在此顺便先即兴介绍一下程帅哥的尊容。(学学港台电视的八卦手法,有点新意否?)

    老实说,刚看到咬金同志的光辉形象时几乎吓了我一跳,以为我是正在梦游呢,没有一点真实的感觉。当然你别以为他是那种韩庚式的能让超级女生尖声叫唤心跳加速的美男形像,而是第一感觉咬金同志太不像军人(甚至有点像盗版山东大汉的味道),而活脱脱一个学究式酸腐文人的模板,居然还是和秦琼、尉迟恭这样的猛将齐名的大将军,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大呼不能以貌取人什么的。

    当然,咬金同志也不是那种走到街上会影响市容的那等人,只是如果与曾和他在一个单位(比如郑王王世充的军事单位)共事多年的同事秦琼同志比起来,还真是有点天上地下的味道,如果他和秦同志站在一起,绝对把秦同志衬托得更加俊美动人光彩夺目,女孩子会更加向秦二爷吹多点口哨。

    当然,相貌只是一个人表面的臭皮囊而已,大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内涵,所以人们常说心灵美比外在美更重要,喜欢漂亮男生的超级女生除外,这法则不通用于她们。

    那么,我们先给程同志介绍一下简历,这确实很有必要,因为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谚语深入民心,充满了“草根情结”的话(这与“秦琼卖马”俗世故事的受众角度和受吹捧的普及程度又有点质的区别但却殊途同归,反正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大大的有名),我想程咬金决不会和左右门神秦琼、尉迟恭齐名,甚至不能望其项背,尽管他的家世似乎比他们两个显赫一点(都是军区大员)。

    程咬金,男,山东济州人,原名咬金,后改为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公少有大志,隋末响应义兵参军,加入瓦岗解放军,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玄甲队纵队司令,后起义易帜成为大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善使三板斧,身经百战,英勇善战,立场坚定,立下了丰功伟绩,是唐朝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封建主义战士。

    如果把秦门三杰来一个全方位的PK,最终的结果还是半斤八两,似乎很难分出胜负。比如说历史名声、个人武功、官位高低甚至于对主人的忠诚度,都是难分伯仲,咬金同志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最具喜剧色彩罢了。当年,可爱的咬金同志为了主人而誓死抗命拒绝李建成要他到康州去做刺史调离中央政府下基层锻炼的机会,可谓是可歌可泣。

    至于他如何连做李密和李世民的特种部队司令和别动队突击队长,搞得对手没有一口好饭吃的战斗故事我估计大家知道的也很多,比如说咬金同志和裴行俨去救援被王世充精锐之师攻打的单雄信,不料裴行俨被流箭所伤,堕下马来,于是咬金同志不顾一切地把他从敌阵救出,两人骑一马,他们体重可能也太有点那个,结果马儿不堪重负,走得比大姑娘逛精品店还慢半拍,被王世充如狼似虎的士兵(这个你在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武术里程碑式电影《少林寺》时就会感同身受)追上,咬金同志还是不舍得丢下革命同志,可谓是“铁肩担道义”啊!裴行俨说大哥你先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不行了,你肩上的担子又重(哈哈,是不是觉得裴行俨同志这话有点雷?大家都是革命战士,不雷才奇怪呢),留下你这革命火种好过两人都光荣牺牲啊!可是任裴行俨把口水都说干了,咬金同志也没有丢下革命同志,咬牙继续往前走,丢下同伴那是白狗子队伍才有的丑陋落伍习惯,当然后果大家也能预料到了,王世充的士兵赶上后,当头就给咬金一马槊,以为这次立大功了,奖金多多,咬金的身价高嘛,悬红一定不少,谁知逃命中的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何况咬金同志也是力大无穷,于是回身一拖一拉,把敌兵之槊生生折断,顺手干掉了这个立功心切的敌兵,碰到骁勇善战的咬金也活该这人倒霉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呀,连小命都没了,咬金同志的优异表现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把王世充的虎狼之师都看呆了,像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法,不敢恋战,生生让他们从眼皮底下溜了,人是不能和神交战的。

    还有咬金如何参加李世民的玄甲队和世民兄一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这个和李密搞的8000“内军”如出一辙,也就是骁勇善战以一当百的超级敢死队是也)我就不再展开笔墨来写了,这个正史有点泛滥成灾,你自己去体验HIGH一下吧。以下我最想讲的当然你可能也猜得出,那就是咬金同志的祖传武艺著名的“三板斧”是如何的一回事,你应该是很乐意分享的。

    老实说,咬金同志之所以那么如雷灌耳,名留青史,大部分的功绩都是历史通俗演义小说“神化加妖魔化”的功劳,不然我们的咬金同志的先进事迹不会那么深入人心,除了一些正统的历史研究者,其他的应该受众较少。

    所以说,把历史写得比小说还好看也是历史走向大众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明朝那些事儿》此种轻松历史读物大受欢迎的深层原因,因为历史确实是能写得比小说还好看,还充满悬念和哲理,别以为这就是自贬身价层次低,蔡东藩很通俗但绝对不低俗。

    基本上,在诸如《说唐》此类的历史通俗评话里,程咬金这个有点像金大侠笔下“老顽童”周伯通的天真可爱型福将还真是有点对他是李世民虎威将军的一种反动,其实在正史里好像他使用最多也最拿手的是马槊(《旧唐书》),在评话里却偷梁换柱成了一柄八卦宣花斧(呵呵,人们也够八卦的了),于是才有了著名的“三板斧”故事。

    传说,咬金同志的三板斧威力无比,因为这是一种神赐的功夫,他是在梦中接受神人全套斧法(类似于张良学兵法的传说),所以练就的就是神功,尽管醒来后只记得了其中的三招,但这三招也基本上能让咬金同志“一招鲜吃遍天”了,因为是神功,所以很少有人能接他的三招,除非是武术界的泰斗巨匠。

    关于咬金同志的“三板斧”是哪三招?历来都是众说纷纭说法多多,不过无非也就是下劈、横抹、斜挑及击刺等几个关键性核心招牌动作,确实是斧法的精华所在,简单明了而又实用,效果好极了。在打斗中,程咬金的前三斧,威力无比,很多对手会迅速被打垮,俯首称臣,就像下山的猛虎那最初的“扑剪掀”三招,连梁山好汉武松都有点吃不消,更何况是凡夫俗子。不过,只要挺住咬金同志这凶猛无比的前三板斧,差不多就等于程咬金同志要败得落花流水了,那时你绝对能吃定他。所以,程咬金三斧可说是一块绝妙的试金石,是晋身好汉行列的重要敲门砖,不能顶住的人是无法进入好汉名誉殿堂的。

    那么,关于咬金同志的神功最关键的套路是什么呢?本人好像也不太清楚(神功嘛自有其神奇之处,那是凡夫俗子如你我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东),不过既然是要介绍咬金同志赖以扬名立万的斧头功(估计此本事也堪当上海青帮斧头党的祖师爷了),我即使是抄点也要抄回来了。

    其实在很多话本和演义小说中程咬金使用三板斧的时候通常会报出招数名称,颇有不斩无名小将的大气魄。因为小说中咬金同志的记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说名字,然后才能想起招数(好玩吧?周伯通教郭靖武艺时是不是常有这种搞怪镜头?神人多搞怪,所以说杰出人物基本上都是和疯子白痴差不多)。以下是咬金同志斧头招式的正版整理版。

    第一斧:披脑袋,为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极其拼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在对方横过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为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是厉害。

    后来在正版山东大汉也是咬金同志的表亲秦琼同志的悉心指点下,程又自创了半招,故后人也有管程同志的招数叫“三斧子半”的说法。

    当然,咬金同志的这些神功在正史里基本上没有一个影子,因为他基本上是使马槊,不过既然是野史乱弹,估计兄弟们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些,所以也借题发挥了一次,有抄袭嫌疑也无所谓了(因为写史基本上能合理使用别人的观点或资料进行再创造,只要引用得不太多就行)。

    关于咬金同志的典故好像还有很多。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估计应该是从咬金的可爱而威猛的“三板斧”演化而来的。如果你认为我是孤陋寡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那么至少成语“两肋插刀”(江湖常用字)是和我们可爱的有福之人咬金同志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也可以说是因他发明的,专利权基本上是非他莫属。

    这话怎么说呢?那么继续请你听故事(我写此书的一种常用“杀手锏”)。

    在很多历史通俗小说中,咬金同志确实是马到成功斧到难除的响当当的英雄好汉。他三斧子披辕门、定瓦岗被后人津津乐道视为神物,也就是因为他当响马抢劫杨林的黄纲,杨林逼山东官员破案,山东地方官员请出该同志的表哥时任刑警队长的秦琼出马,限期破案,这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秦左右为难,才上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历史活剧,江湖上最“雄起”的成语也由此轰轰烈烈地诞生了。

    原来是咬金同志犯事后,秦叔宝为救他,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雷)庄时,正是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时候,秦公务员居然有点“无为在歧路,儿女青衫湿”的小娘们样,在岔道时狂想起老母妻儿热炕头的温馨情景,十分犹豫的样子,其实他是在思索自己做什么最值,人都有犯迷糊的时候,连伟大领袖李世民都有错,何况小人物,所以说人谁无过,改了就是好同志。那时横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最终秦二爷还是为了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于是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这也是江湖盛赞此话的原因了,有义气够雷气啊)。因为去登州等于是自己去送死,而一条去程躲避之处,就等于是出卖朋友。后来人们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被后人引为“两肋(雷)插刀(岔道)”典故,皆因咬金同志而起,他是始作俑者。这个,咬金同志够雷倒一大片了吧?

    那么与咬金同志也有关的“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成语又是什么典故呢?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个基本上当然又和我们可爱的福将程咬金有关(望文生义都知道了)。这也是出于著名历史通俗小说《隋唐演义》里的故事。话说当时宇文成都在和别人对战的过程中,使尽九牛二虎之力已经快要筋疲力尽,但也马上就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没想到的是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程咬金来了以后那当然是生龙活虎了,打死两只老虎都行,福将呀,他帮谁谁有福,于是累得连吃奶力气也没了的宇文成都马上就处于下风,最后当然是被彻底打败了。

    好了,咬金同志的先进事迹也介绍完了,现在排队也轮到右门神尉迟同志了吧。当然在前文我们已经多处表扬了他坚定不移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和纵做鬼也跳忠字舞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里再小叙点有趣故事算了,就不再浪费笔墨。

    可能是门神太过于严肃又有点自视甚高的原因吧,翻了很多史书,好像除了革命工作,基本上和他有关的趣事还是比较少,最有趣的可能就是他面对金钱和美色的两次斩钉截铁的拒绝,这世间能拒绝金钱的可能有,能拒绝美色的也可能有,但如果是两样都能拒绝的估计这人已经达到了修炼成仙的级数,换句话说已经是刀枪不入的非凡间动物。据说贪财的大都好色,而我们的敬德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实属百年修炼的仙胎。

    他对金钱的拒绝,不说你也知道是李建成的那次大规模策反的事了。为了让我的书显得有层次一点,我们还是援引《旧唐书》的大段描写吧。李建成想收买尉迟敬德,派人对他说:“愿迂长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并赠金银器物一车。但尉迟敬德看都不看,推辞道:“敬德起自幽贱,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窜身无所,久沦逆地,罪不容诛。实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隶名籓邸,唯当以身报恩。于殿下无功,不敢谬当重赐。若私许殿下,便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意思是说李世民于我如再生父母,我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让我当叛徒没门,你就省省吧,多多金都没用,我当是粪土。李建成知道后当然脸色很不好看,于是便密谋杀害他。后来李世民知道后,还笑敬德是一个猪八戒式的呆子,你那么严肃干吗?怕我不信你对我忠心吗?你是钱也收,连那边的情报也要报告给我,一举两得,这么美的事你也不干,正呆子!跟我这么久还学不会精明一点。结果敬德也嘿嘿地傻笑了两声,对李世民说确实是这样,我怕掉进黄河也洗不清,你说多好的一个同志!

    还有就是他近乎神经质地拒绝李世民要把女儿嫁给他当他岳父的事情。据历史牛书《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对尉迟敬德说:“朕欲以女妻卿,何如?”尉迟敬德呆了呆,又像拒绝李建成的金子一样毫不犹豫地叩谢道:“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如果按东北“活雷锋”赵大叔的现代小品来演绎,那肯定是李世民说:“敬德,我女儿蛮漂亮的,男人三妻六妾平常事,我们做亲戚好吗?”尉迟敬德这个木头人居然不想做东床快婿:“报告皇上,我妻子丑是丑了点,但古人也说糟糠之妻不下堂,而且最大的好处是放在家里放心,不怕贼惦记,多省事,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李世民立马很愕然,想不到有人不想娶公主,这是多么美的事呀,简直比捡到金子还美。皇帝被人拒绝那滋味也很不好受,这不是让皇帝吃“火锅”吗?于是又硬头皮说:“你就娶了,做我的女婿不好吗?我倒想做你的岳父耶!我们亲上加亲。”“别别别,报告主上,我最怕的就是漂亮女生,别搞我,烦着呢,没那闲工夫哄人(好像受性骚扰的才是他本人一样,憨厚得可爱)。”话说到这份上,唐太宗也只好作罢。是不是有点搞笑?从这件小事中不难看出尉迟敬德翻身不忘本的高贵品质(我估计他更怕的是刁蛮公主让他受气让他里外不是人),誓死不做到处留香肠子花花的陈世美,值得现在某些人学习啊。

    尉迟敬德这种怕痒痒式的回答方法够实话实说了吧(小白脸有时也比较难当,难得伟大的李世民教准女婿泡妞,呵呵)?估计央视的崔大嘴也是从尉迟敬德那里抄回来的点子,节目才曾经那么火,实话老百姓爱听嘛!你说李世民有这么一批本事大又“拒腐蚀,永不变”的好官员,他的江山当然是比较稳固的了,反腐败工作的压力至少就没有那么大嘛!

    最奇怪的就是李世民有一次被单雄信追杀得屁颠屁颠的十分狼狈,最后又是尉迟敬德单骑救主。按理说李世民自己也是很英武力敌万军的样子(智对突厥大军的那次就说明了他有张飞大喝退敌的本事,他带领玄甲队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就很感人),这么狼狈好像还是第一次,事后很多人怀疑李世民是故意败退让尉迟敬德有一个立功的机会,好把金子打赏给他,李世民是出了名会笼络人,还让你舒舒服服地领功,没有无功受禄的屈辱感(也就是照顾到别人的自尊心呀),从这一方面看,李世民也是一个很出色的心理按摩师,他最知道怎样才能安抚人心,让人铁了心跟他,杰出的心理学家呀。当然他是不是诈败,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没有证据和绝密档案证明他是故意的。

    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怀疑玄武门之变中,当那个连大弓都拉不动抡不圆心浮气躁射了二哥三次都射不中的的元吉居然差点能掐死英武的敢死队队长李世民,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来了,于是索性顺水推舟又把单骑救主的“人情”又送给他,以换取他的忠心,是这样吗?后来尉迟敬德不是立马跑到李渊面前要皇帝换太子让位的吗(要李世民自己说是有点难为情呀)?当然这纯属猜测,你可以无视。

    讲完秦门三杰的故事,现在我们来讲讲唐朝民族大融合的事情,这也是李世民的一个伟大奇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