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一个孩子尝试新事物,成功应对挑战时,他的自尊会得到增强。通过以下四个条件,你能够帮助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
1.向孩子描述他即将看到的情形。如果一个小孩子能在第一次去看牙医之前知道牙医诊所是什么样,牙医会做什么,感觉如何,时间有多长,你会在哪里等,整个过程进展会更加顺利。你可以先在家演习,让孩子坐在高凳子上,假装拿一个一端贴有镜子的木棍。事先让孩子知道即将发生什么可以把原本恐怖或可怕的事情转换成大胆的冒险。
2.让孩子从基础开始练起。10岁的伊桑想帮助爸爸油漆柜子,但没过几分钟,伊桑和刷子都像是在油漆里游过泳似的。他的爸爸气急败坏,冲着他发号施令。“不要把刷子伸得太深。要用罩单。看看你的鞋,别碰它。”受到伤害和挫败的伊桑去洗手间清洗,又把油漆蹭得到处都是,水槽、地垫和毛巾无一幸免。现在,他的父母都被惹怒了。一次勇敢的尝试就这样演变成一场灾难。如果他从基础开始,练习一些必要技能,比如只是用刷子的顶端蘸油漆、抹去多余部分、移动罩单然后慢慢刷,防止飞溅,成功帮到爸爸的可能性就更大。
3.保持耐心。如果条件允许,给孩子充足时间不慌不忙地尝试新事物。在你的儿子与空手道班同学打成一片之前,可能需要时间熟悉新环境和人。他骑车上路前也许需要与新自行车磨合。在做好准备之前催促他行动会让他对新的挑战产生恐慌。
4.不把失败当回事儿。其实,只要你的孩子敢于尝试,就意味着他已经成功了,成功地接受了挑战。如果一个孩子第一次尝试时,没有必须要做好的压力,那么他更有可能接受挑战或再次尝试,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如果你表扬孩子尝试的意愿,而不是第一次尝试的结果,他的自尊就能得到滋养。
促使孩子学业成功
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内容远远超过阅读和数学技能,或历史和科学知识。当孩子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既工整又整洁,就能学到一些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他们学着有条不紊、提前规划、坚持到底并且自我控制。不错的分数也会支持孩子的自尊。你的儿子能透过作业本上的星星和笑脸看到老师对他很满意、喜欢他,还有其他同学认为他学习好。
如果任由孩子在学校表现逊色,他的自尊每天都会遭受打击。分数低、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被排挤都能成为他的沉痛负担。当孩子越来越落后时,自尊会随之跌入谷底。
当然,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你的儿子也许看不清或听不清老师,也许他有学习障碍(失语症、读写困难、多动症)。你的女儿厌倦学习,因为知道她不懂,没人会向她提问题,索性破罐子破摔,或者容易被周围的人分心。
无论是什么问题,你都需要在孩子上学期间尽早处理,在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时时遭受老师冷眼、挫败积极性之前。
首先与孩子交流。让儿子告诉你他的问题以及他认为应该做些什么来解决。然后找老师交流,在问题失控前从老师那里了解问题的任何蛛丝马迹,同时让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你的孩子也在努力。把家长会当作交流信息的渠道。老师需要知道家里是否发生了一些影响孩子的情况:家庭新成员的诞生,刚搬家,某个祖父母或宠物去世,家庭遗传病或是婚姻问题。你需要知道孩子应该做什么,以及他们完成得如何。
认真聆听老师对于问题的看法。她的了解是否合理?你的儿子是不是躁动不安或容易分心?他是否没能完成作业?他是否忘带课本?他是否速度太慢或者一到考试就不会做题?看看他的测验、美术作品、书桌和笔记。询问他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尽量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的经历。不要置之不理,除非你清楚地了解了问题,并且制定出大家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计划。完成这一步后还要继续跟进,过几个星期后检查是否有所改善。
马可是一个聪明伶俐但容易缺乏耐心的四年级学生。当他的数学成绩从以往的A滑到C,他的父亲就问他原因。马可说他会做数学题,但那些题很愚蠢、很无聊。于是他的父亲找老师交谈。一看到儿子的考试题和作业本,他马上看出了问题所在。马可的字迹难以辨认,7看起来像9,5看上去像8。有一些错误很明显是把数字誊写错误。老师指出在做应用题时,马可似乎明白如何解题,但却跳过了某些步骤。他们一致认为马可的父亲应该每天晚上检查他的作业,看是否准确和整齐,同时检查马可做应用题时有无省略步骤。老师认同马可厌烦数学的关键,于是开始在他完成常规作业后布置一些数学趣味题。这一简单的干预措施把马可拉回了正轨,提高了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的自尊。他因为写字更加认真得到老师表扬,还得到了额外的关注和数学趣味题。
你和老师应该联手帮助孩子表现好、悦纳自己、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如果你认为老师已经给孩子贴上了标签(比如“反应慢”“无可救药”“捣蛋鬼”
“闹事者”等),并且不愿意积极与你配合,尝试把孩子转到其他班。
促进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只能通过练习获取,所以必须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相处。孩子需要学会分享、轮流、合作和谈判,学会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并且预测其他人会做出何种反应。他们需要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练习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如何妥协,如何坚持己见。与同龄人相处和与成人相处的技能截然不同,童年时期积累的社交经验对于孩子在青少年期以及成年后与他人成功交往至关重要。
对于非常小的孩子来说,和其他孩子玩或去早教班的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即使一周只去几个早晨。鼓励孩子放学后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深刻理解团队精神和友谊。鼓励孩子们的朋友放学后来你家,也可以让孩子去朋友家。郊游时可以带上一个孩子的朋友。在旅途中排除外界干扰的一对一接触能够增进友谊,能让他们在学校时也同样维持深厚友谊,这种机会对于羞怯的孩子而言,尤其弥足珍贵。
留意你的孩子想和其他孩子步调一致时承受的巨大压力。从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到约会到宵禁限制,孩子总是想做“其他人都在做的事”。其他人都在做的事会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且几乎可以断定,肯定和你的期许格格不入。发型、服饰、音乐都是青春期躲不掉的家庭纷争战场。但是当孩子苦苦思索自己是谁,想要什么的时候,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理念的群体的一部分能够给孩子一个现成的身份,和归属某个群体的安全感。作为家长,你所面临难题是在接受他们建立独立身份的需求和为了他们身心健康严格设限之间把握微妙的平衡。如果你的孩子经验充足,与人交往时很有主见,当其他人的行为可能带来危险时,就更有可能抵制“随大流”的压力。
示范自尊
孩子通过你做出的榜样来看待自己。当你有足够的自尊原谅自己时,他们会学着原谅自己。当你用接受的口吻谈论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时,他们也会照做。当你有足够的自尊设定底线、保护自己时,孩子会向你学习,学着设定底线、保护自己。
示范自尊意味着你要足够重视自己,尽量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当你最后才考虑自己,长期为孩子做出牺牲时,就是在教他们一个人只有服务他人时,才有自我价值。你在教他们利用你,种下他们日后被别人利用的祸根。设定一成不变、支持性的底线并且保护自己远离过分要求是在告诉孩子,你们很重要,都有合理需求。你要向孩子展示处于某种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价值,为了满足每个人的重要需求,必须达到平衡。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追捧自我牺牲的家长形象。好父亲会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倾己所有。好母亲会连轴转,除了家庭,放弃朋友或活动。好家长的需求是可以忽略、延缓、遗忘的。这难道应该是理想标准?
事实上,恰恰相反。压力过大、牺牲过大的父母常常暴躁易怒、牢骚满腹并且情绪低落。就像你不踩油门加油,就无法让车保持前行一样。如果你在情感方面得不到养料,就无法持续为孩子付出。和朋友出去吃顿午餐、放松一个下午,和配偶出去吃顿晚餐、每周上一次健身课,哪怕是在泡澡时读一个钟头美文,都能让你更加活力充沛地继续为人父母,更加全情投入、更加不厌其烦。
参考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