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8年春,我在上海问一位日本朋友:“为什么日本不在占领区设立军政府,而要设立傀儡政府?两者之间,中国人可能比较能够容忍军政府。”他回答说:“在法律上,日本不能成立军政府,因为日本还没有正式向中国宣战。至于真正原因,你可以猜。”
所有日本在中国的各种活动,都源于分裂和统治的政策。利用傀儡,日本人可以说出空洞的假话,即和平来临后,日本将把占领的土地归还给傀儡政权,日本没有领土野心。当然,他们这种说法是想掩盖日本真正的意图。也许日本人在想——或者以为——这种说法可以欺骗外国或一些中国人。日本希望模仿17世纪满洲人涌入关内统治中国的技巧:权力抓在满人手中,政府官员让汉人来做。日本今天已经认识到,它已经连帝国都无法保全。
珍珠港事变之后,日本人很明显地在开始施行安抚傀儡和占领区人民的政策。1942年东条首相到上海和南京,以日本最高首长的身分向“中国中央政府”“致敬”。同时,日本政府也把汪精卫于1939年提出投降条件的三亿日元兑了现。在那年,上海公共租界也“移交”给了傀儡当局。当然,事实上,控制权仍旧在日本人手中。日本甚至印一本小册子分发到军中,告诉他们要善待中国人。
日本人在占领区的这些做法和类似的活动到底有什么效用,我无法得到第一手讯息。不过我确信,不论日本人做出哪些让步,他们永远学不会如何正确地对待被征服的人民;不论日本人怎么努力试图赢得占领区中国人的效忠,所有中国人都在耐心地等待着同盟国的最后胜利。
①这个上海人谈虎色变的特务魔窟就是沪西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76号的“特工总部”,隶属由周佛海任主任委员的“国民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主任是丁默邨,副主任李士群。举凡与黑势力有关的重大罪恶活动,都与“76号”脱不了干系。因此,在特工总部所在地的沪西地区,也就成为有名的“歹土”。——译者。
②汪被刺及赴日就医日期均误。1935年11月1日,中国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开幕。会前,全体中央委员在礼堂门口集合照相(总裁蒋中正没有参加,副总裁汪兆铭坐第一排中间)。拍照完毕众人起立之际,一名记者(孙凤鸣)突然闪出,掏出手枪向汪连开三枪。汪送医抢救,取出脸部和手臂二颗弹头,但另一颗弹头夹在背部肋骨之间无法取出。从此这颗弹头就留在汪的身上,时常引起疼痛发炎,最终造成汪的死亡。1943年12月初,汪枪伤复发入南京日军医院,19日开刀顺利取出背部弹头,然至1944年1月底,创口开始恶化,高烧不退。3月1日,日本神经外科权威斋藤真教授奉日相东条之命抵南京会诊。3日,日本派专机送汪至名古屋,入帝国大学附属医院,次日由斋藤主刀动手术。术后病势不稳持续高烧,至8月转剧。11月9日,盟军出动150架轰炸机空袭名古屋,院方乃把奄奄一息的汪连人带床送进地下室。11月10日病况剧变,下午四时,汪精卫在寒冷的地下室中去世。——译者。
③伪满皇帝溥仪之弟溥杰与日本贵族女子嵯峨浩子结婚。——译者。
④德王(1902~1966),即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内蒙古的王公。七七事变后,关东军占领包头,扶植德王为蒙古军政府的傀儡首脑,1938年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任主席。——译者。
⑤王克敏(1879~1945),浙江杭州人。民国初年曾任中国银行总裁、财政部长等要职。1931年任北平财政处理委员会的副委员长,1935年任国民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东北政务委员会、北平政务委员等要职。七七事变后,日本扶植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王出任行政委员长。1940年3月,与维新政府同时并入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改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译者。
⑥汪精卫为了“中央政府”在华北的版图看起来比较大,将“华北临时政府”改名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实际上汪精卫对华北毫无权力。
⑦喜多诚一至今仍任驻中国武官。
⑧褚民谊(1884~1946),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本及法国,早年参加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抗战初期在上海参加和平运动。1940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长,褚任副院长兼外交部长,10月任驻日大使,一年后回南京复任外交部长,并兼任多项职务。——译者。
⑨日本军方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这些政客和军阀的精神和心态代表所有中国人。
⑩这位市长应该是张廷谔(1890~1973),河北丰润人。1934~1935年任天津市代市长;1945~1946年任天津市市长。——译者。
麦克阿瑟将军(Gen 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官。海尔赛将军(Admiral William Halsey,1882~1959),西太平洋战区司令(1942)及第三舰队司令(1944);他的旗舰是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受?的密苏里号主力舰(U.S.S. Missouri)。——译者。
举个例子,中国傀儡们说:“如果同盟国胜利,我们没多少米可吃,而如果日本胜利,我们只有水喝。”他们又说:“蒋介石抗战越强,日本人对我们越好。”
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侯人。前清举人及朝廷官员,属改革派,曾参与戊戍变法。民国成立后以遗老身份担任过溥仪的内务大臣,并与日本人接触致力于溥仪的复辟。九一八事变后,与日本人合作参与建立“满州国”,1932年满州国成立,出任总理兼陆军大臣、文教部长。后来因为反对日本对满洲国的压制,而于1935年失势。1938年逝世于长春,传言是被毒杀。郑孝胥是一位工于楷书的书法家。——译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