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终极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人类通过思考来实现生存


最优秀的艺术评论总是闪烁着犀利睿智的光芒,能唤起人们深层次的直觉和智慧。但艺术评论本身也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其内容和见解也很容易跑题。举例来说,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告诉我们,毕加索利用立体主义的初衷,是为了对现代世界的断裂和混乱作比喻。毕加索本人则解释称,立体主义是为了拥有灵活性,让画布上的人物呈现出某种能转变到其他状态上的发展状态。

艺术家的意图总是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很难为他人所理解。亨利·马蒂斯(Herri Matisse)任由自己处于愤怒的状态去创造画作,不断给人带来全新的震撼。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在大溪地创造出杰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对人类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了华丽的展示。完成画作不久,高更便去帕皮提的一座山上打算自杀,但随后改变了主意,迁往马克萨斯群岛。莱斯大学的罗斯科教堂展示着这位艺术家的最后一幅作品。大师级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对这幅无主题、无形式的作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种令人震撼的自我放弃。全世界都被弃之于外,只剩下一片虚无。作者的意图是希望观赏者从卡斯帕·大卫·弗雷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画作中凝望大海的虚构观者的角度出发,直面这幅绘画作品:艺术,在悲观内心世界的动荡之中,有着取代全世界的意义。

在实验性艺术和评论所造就的温室气候中,时常可见怪异的亚文化突兀而随机地肆意生长,就像精心修剪的草坪上随时会冒出蘑菇和蒲公英一样。它们对连贯有序的艺术表达方式充满蔑视:达达主义、超现实的罐装番茄汤、后现代哲学与文学、重金属音乐和无调性音乐。无论这些作品源自正常的头脑还是混乱的神志,都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潜意识中情绪节点和决策中心的混乱无序。

现在,我们应在一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进入一个更深刻的层次,去探索更深层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地方,创意艺术都能如此强有力地主宰人类的思想?我们无法在最精美的艺术画廊和交响乐团那里找到问题的答案。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创新直接来源于人类的经验。从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思路。由于创意艺术带有某种普遍的遗传特征,该问题的答案就在进化生物学之中。请记住,智人存在于世约10万年时间,但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还不到10万年的1/10。这样来看,为什么会有普遍的创意艺术这个问题,就演变成了“在其存在的前9/10的时间里,人类都做了什么”。

如今现存的没有文字的纯粹狩猎采集社会和原始农业狩猎采集社会,能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史前文化的细节。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可能很简单。他们不看电视(绝大部分还没有电视可看!),不上网,也不开车去超市购买日用品。但是,以我最喜欢的案例,也是经过详细研究的狩猎采集社会——卡拉哈里沙漠的居霍安西人为例,他们对领地之内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完全知道数百平方公里的每一棵果树,每一个水洞、适宜安营扎寨的地点以及瞭望岗的位置。与现代都市人相比,他们的词汇量可能很小,但他们能非常内行地叫出并描述各种植物和动物,其专业能力可以与受过分类学训练的博物学家抗衡。他们之间的谈话和彼此讲述的故事,以白天从事的活动和夜晚火光之中的事物为主题,内容包罗万象,极其详细。居霍安西语的发音中,有三种不同的吸气音,每一种都发生在气道的不同位置。

那么,我们能从居霍安西人以及整个旧式生活方式中学到什么呢?在这里提供一点背景知识。毫无例外,每一种人类都属于同一个与其他物种形成繁殖隔离的动物物种。这个物种有着独一无二的生物学和社会行为特征。在我们赋予这些特征神圣意义之前,请记住,数百种其他的社会物种也拥有它们各自的生物学和社会行为特征。这些社会物种,从虹吸水母、群居的织网蜘蛛到海豚和狼等哺乳动物,不胜枚举。鲸鱼通过捕捉小型甲壳动物而长出巨大的身体,蝙蝠通过回声定位在夜间四处飞行,鸟类通过极地磁场而实现夜间飞翔。人类,则通过思考来实现生存。

科学家揭示出了所有这些进化的早期阶段。原来,人类级别的物种若想出现,需要同时满足三个先决条件。第一个先决条件是营地的创建。因为有了营地,才能实现饮食结构的转变。我对贯穿动物王国整个历史的所有已知复杂社会群体的起源进行了回顾,发现了20类独立的发展路线。从中我发现,每一类在初始阶段,都是因建设巢穴的本能而起,而建立巢穴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幼崽在父母的照料下安全成长。社会性动物蜜蜂、黄蜂和蚂蚁的巢穴,或在地下,或为树栖,里面专门设置了供幼虫成长的隔间。而对于蓟马和蚜虫来说,它们的育婴室就是存在于植物之中的天然孔穴。海虾则会在活海绵中挖掘出房间。早期人类的巢穴就是靠人为控制的篝火而获得温暖和光明的营地。由此可见,为了养育后代而筑巢的行为,是生命世界广泛分布但又不那么常见的一种适应。而这种适应,正是极罕见的人类水平社会群体的诞生基础。

这种由20类进化路线所共同拥有的最先进的社会组织特征,就是“真社会性”行为。其中,劳动分工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而是以长期承担某项固定职责的群体成员之间形成的组织合作为基础。从科学分类上来看,若想满足真社会性的指标,这些职责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其中某些成员实现先天的优势生存和成功繁殖。简而言之,利他主义是真实存在的。群体中一部分成员为了整个群体的利益,宁愿自我牺牲。

人类社会起源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群体成员之间的高度合作。群体中每个人都认识其他所有的人,也了解他们的劳动职责、能力和性格。

劳动分工、利他主义与合作共同进化,促生了社会智力。这样的组合令沟通变得尤为丰富而复杂。由于最早期的人类依赖视觉和听觉进行沟通,他们就逐渐进化出了第三个先决条件——语言。人们创造出来的词汇的意义,其起源是随意而武断的,后来则在群体之中变成通用的说法。发出声音,就是一瞬间的事。与视觉信号不同,声音信号能穿透不透明的障碍物,即便微弱,也能迂回前行。此外,通过语音传达的词汇,和气味与视觉信号不同,可以在数量上实现迅速增长,从而实现信息传输最大化。由此,人类祖先发出的本能动物声音,就进化成了人类语言。群体之间所使用的词汇彼此不同,但讲话的能力和驱动力,却始终存在于所有人的基因传承之中。

群体之内具备更强语言能力的成员,将比同一群体之中的对手拥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率。更重要的是,在群体之间的竞争中,获胜的群体不仅在你死我活的领土征战中更具优势,而且在建立联盟、发展贸易、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材料和能源的能力上,也要更胜一筹。

自此,人类的大脑就从祖先直立人的900立方厘米增长至早期智人的1 300立方厘米以上。如此看来,我们将大部分时间用来不停地说话,不停地涂写图画和符号,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如今这个大到无法认识所有成员的社会中,我们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