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r />
“不能够?”教授微笑着反问。
我引述了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作答。教授听了以后插嘴说:“这也很有道理啊,是不是?”同学们没有人回答。下课后一位年轻的美国男同学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爱敌如己!吹牛,是不是?”
奥里留士的言论很像宋朝哲学家。他沉思默想的结果,发现理智是一切行为的准则。如果把他的著述译为中文,并把他与宋儒相提并论,很可能使人真伪莫辨。
对于欧美的东西,我总喜欢用中国的尺度来衡量。这就是从已知到未知的办法。根据过去的经验,利用过去的经验获得新经验也就是获得新知识的正途。譬如说,如果一个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飞机,我们可以解释给他听,飞机像一只飞鸟,也像一只长着翅膀的船,他就会了解飞机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小孩根本没有见过鸟或船,使他了解飞机可就不容易了。一个中国学生如果要了解西方文明,也只能根据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他对本国的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根据这种推理,我觉得自己在国内求学时,常常为读经史子集而深夜不眠,这种苦功总算没有白费,我现在之所以能够吸收、消化西洋思想,完全是这些苦功的结果。我想,我今后的工作就是找出中国究竟缺少些什么,然后向西方吸收所需要的东西。心里有了这些观念以后,我渐渐增加了自信,减少了羞怯,同时前途也显得更为光明。
我对学问的兴趣很广泛,选读的功课包括上古史、英国史、哲学史、政治学,甚至译为英文的俄国文学。托尔斯泰的作品更是爱不释手,尤其是《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我参加过许多著名学者和政治家的公开演讲会,听过桑太耶那、泰戈尔、大卫、斯坦、约登、威尔逊(当时是普林斯顿校长)以及其他学者的演讲。对科学、文学、艺术、政治和哲学我全有兴趣。也听过塔虎脱和罗斯福的演说。罗斯福在加大希腊剧场演说时,曾经说过:“我攫取了巴拿马运河,国会要辩论,让它辩论就是了。”他演说时的强调语气和典型姿势,至今犹历历可忆。
中国的传统教育似乎很偏狭,但是在这种教育的范围之内却也包罗万象。有如百科全书,这种表面偏狭的教育,事实上恰是广泛知识的基础。我对知识的兴趣很广泛,可能就是传统思想训练的结果。中国古书包括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经济、政府制度、军事、外交等等。事实上绝不偏狭。古书之外,学生们还接受农业、灌溉、天文、数学等实用科学的知识。可见中国的传统学者绝非偏狭的专家,相反地,他具备学问的广泛基础。除此之外,虚心追求真理是儒家学者的一贯目标,不过,他们的知识只限于书本上的学问,这也许是他们欠缺的地方。在某一意义上说,书本知识可能是偏狭的。
幼时曾经读过一本押韵的书,书名《幼学琼林》,里面包括的问题非常广泛,从天文地理到草木虫鱼无所不包,中间还夹杂着城市商业、耕作、游记、发明、哲学、政治等等题材。押韵的书容易背诵到现在为止,我仍旧能够背出那本书的大部分。
卜技利的小山上有满长青苔的橡树和芳香扑鼻的尤加利树;田野里到处是黄色的罂粟花;私人花园里的红玫瑰在温煦的加州太阳下盛放着。这里正是美国西部黄金世界。本地子弟的理想园地。我万幸得享母校的爱护和培弃,使我这个来自东方古国的游子得以发育成长衷心铭感,无以言宣。
加州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我在这里的四年生活确是轻松愉快。加州少雨,因此户外活动很少受影响。冬天虽然有阵雨,也只是使山上的青草变得更绿,或者使花园中的玫瑰花洗涤得更娇艳。除了冬天阵雨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恶劣的气候影响希腊剧场的演出,剧场四周围绕着密茂的尤加利树。莎翁名剧、希腊悲剧、星期演奏会和公开演讲会都在露天举行。离剧场不远是运动场,校际比赛和田径赛就在那里举行。青年运动员都竭其全力为他们的母校争取荣誉。美育体育和智育齐头并进。这就是古希腊格言所称“健全的心寓于健全的身”——这就是古希腊格言的实践。
在校园的中心矗立着一座钟楼,睥睨着周围的建筑。通到大学路的大门口有一重大门,叫“赛色门”,门上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浮雕裸像。这些裸体像引起许多女学生的家长抗议。我的伦理学教授说:“让女学生们多看一些男人的裸体像,可以纠正她们忸怩作态的习惯。老图书馆(后来拆除改建为陀氏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就有维纳斯以及其他希腊女神裸体的塑像。但是男学生的家长从未有过批评。我初次看到这些希腊裸体人像时,心里也有点疑惑,为什么学校当局竞把这些“猥亵”的东西摆在智慧的源泉。后来,我猜想他们大概是要灌输“完美的思想寓于完美的身体”的观念。在希腊人看起来,美丽、健康,和智慧是三位一体而不可分割的。
橡树丛中的那次《仲夏夜之梦》的演出,真是美的极致。青春、爱情、美丽、欢愉全在这次可喜的演出中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了。
学校附近有许多以希腊字母做代表的兄弟会和姊妹会。听说兄弟会和姊妹会的会员们欢聚一堂,生活非常愉快。我一直没有机会去作客。后来有人约我到某兄弟会去作客,但是附带一个条件——我必须投票选举这个兄弟会的会员出任班主席和其他职员。事先,他们曾经把全班同学列一名单,碰到可能选举他们的对头人,他们就说这个人“要不得!”同时在名字上打上叉。
我到那个兄弟会时,备受殷勤招待,令人没齿难忘。第二天举行投票,为了确保中国人一诺千金的名誉,我自然照单圈选不误,同时我也很高兴能在这次竞选中结交了好几位朋友。
选举之后不久,学校里有一次营火会。究竟庆祝什么却记不清楚了。融融的火光照耀着这班青年的快乐面庞。男男女女齐声高歌。每一支歌结束时,必定有一阵呐喊。木柴的爆烈声,女孩子吃吃的笑声和男孩子的呼喊声,至今犹在耳际萦绕。我忽然在火光烛照下邂逅一位曾经受我一票之赐的同学。使我大出意外的是这位同学竟然对我视若路人,过去的那份亲热劲儿不知哪里去了!人情冷暖,大概就是如此吧!他对我的热情,我已经以“神圣的一票”来报答,有债还债,现在这笔账已经结清,谁也不欠谁的。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拿选举交换招待,同时在学校选举中从此没有再投票。
在“北楼”的地下室里,有一间学生经营的“合作社”,合作社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们相信上帝,其余人等,一律现钱交易。”合作社里最兴隆的生意是五分钱一个的热狗,味道不错。
学校里最难忘的人是哲学馆的一位老工友,我的先生同学们也许已经忘记他,至少我始终忘不了。他个子高而瘦削,行动循规蹈矩灰色的长眉毛几乎盖到眼睛,很像一只北京叭儿狗,眼睛深陷在眼眶里。从眉毛下面,人们可以发现他的眼睛闪烁着友善而热情的光辉我和这老工友一见如故,下课以后,或者星期天有空,我常常到地下室去拜访他,他从加州大学还是一个小规模的学校时开始,就一直住在那地下室里。
他当过兵,曾在内战期间在联邦军队麾下参加许多战役。他生活在回忆中,喜欢讲童年和内战的故事。我从他那里获悉早年美国的情形。这些情形离现在将近百年,许多情形与当时中国差不多,某些方面甚至还更糟。他告诉我,他幼年时美国流通好几种货币:英镑、法郎,还有荷币。现代卫生设备在他看起来一文不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