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矛蚁的种群是迄今为止进化而来的最极端的超个体之一。当你看着它们的时候,恍惚之间,看起来就像是伸出几米长的虚足去吞噬食物颗粒的变形虫。这个超个体的最小单位不像变形虫或其他有机体一样是细胞,而是单独的个体,个体本身是有完整身体结构、六肢齐全的有机体。这些蚂蚁,这些作为最小单位的有机体,彼此利他且完美协调,以至于它们看起来就像是同一个有机体的细胞组织。在自然环境中或者电影中看到矛蚁种群时,你忍不住使用的代词是“它”而不是“它们”。
已知约1.4万种形成种群的蚂蚁品种都是超个体,虽然其中只有少数和矛蚁一样庞大且拥有复杂的组织系统。近70年以来(从我童年开始),我研究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上百种蚂蚁,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段经历让我有资格建议你们如何将蚂蚁的生存方式应用到你们的生活中(但就如你即将看到的,这种经验借鉴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就从我最常被公众问到的问题开始吧:“我应该如何应对我家厨房里的蚂蚁?”我最诚挚的建议是:小心你的脚下,谨慎对待这些小生命。它们特别喜欢蜂蜜、金枪鱼和饼干渣。所以你可以撒一些在地上,然后仔细观察第一个发现残渣的成员,看它如何通过制造附有味道的小径回去报告种群。当一个小纵队随着它爬出巢穴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奇异的社会行为。不要把厨房里的蚂蚁当作害虫,而要把它们当作你个人的超个体客人。
第二个我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我们能从蚂蚁身上学到什么道德价值呢?”我只能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人类根本没有需要效仿蚂蚁的地方。只有一点:所有工蚁都是雌性,雄蚁每年只有在繁育的时候会在巢穴中出现一次,而且是十分短暂的一段时间。雄蚁貌不惊人,拥有一对翅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大脑和占据它们身体很大一部分的生殖器。雄蚁在巢穴中从不工作,终生只有一个作用:为那些处于繁殖期飞出巢穴交配的处女蚁后授精。雄蚁只为超个体的单个职能而生:飞行的繁殖机器。在交配期间或去往交配的路上(对于一只雄蚁来说,抵达蚁后往往意味着一场大战),雄蚁是不允许回巢的,并且在几小时内便会死去,沦为捕食者口中的猎物。说到道德启示,虽然像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一样,我也提倡性别平等,但是像蚂蚁那样的交配方式简直是女权主义的暴行。
除此之外,许多蚂蚁还吃它们同胞的尸体。这已经很糟糕了,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它们还吃受伤的同胞。你可能曾目睹因为被你不小心或故意踩到而受伤或被杀死的蚂蚁被其同胞带回巢穴的情景,你或许认为这是可歌可泣的战场友谊,然而其真实目的却是残酷的。
当蚂蚁逐渐长大,它们会花更多时间在巢穴外侧的蚁房或通道里活动,并且更倾向于担任危险的捕食任务。它们也会首当其冲地迎击敌对的蚂蚁和其他入侵巢穴入口附近领地的敌人。这里也体现出了人类和蚂蚁的一大差异:人类将年轻男性送到战场,而蚂蚁则将年老的妇女送到战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道德价值,除非你想找一种更廉价的养老方式。
生病的蚂蚁和年迈的蚂蚁会移动到巢穴的边界或外部。那里没有蚂蚁医生,它们离开蚁穴也不是为了寻找蚂蚁诊所,只是想避免感染蚁群中的其他成员。一些蚂蚁死于真菌感染和吸虫感染,任病菌在自己身上繁衍后代,这一行为也常常被误解。如果你看了太多好莱坞的外星人入侵和僵尸电影,那么你就会像我一度想的那样,猜测寄生虫是不是控制了宿主的大脑。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更加简单明了:生病的蚂蚁有离开蚁穴来保护其他成员的遗传倾向,而那些寄生虫只是进化出了利用蚂蚁的“社会责任”的本事。
所有蚂蚁品种中拥有最复杂的社会组织,并且在所有动物中最富有争议的,是生活在美洲热带地区的切叶蚁。从墨西哥的低地森林、草地到气候温暖的南美,你都能找到明显的由红色、中等大小的蚂蚁组成的长队,其中许多蚂蚁还带着刚刚切下的叶片、花瓣和嫩枝。它们吸食树汁,但不吃固体的新鲜植物。它们将植物运到巢穴深处,并将其转化成复杂的海绵状结构,再在这些物质上培养自己能够进食的真菌。从植物原材料的搜集到最终产品,整个过程都在流水线上由各个“专家”完成。地面上的切叶蚁体型均为中等大小。它们在向巢穴运输货物的过程中无法保护自己,经常被寄生苍蝇骚扰。那些苍蝇急着在切叶蚁身上产卵,将来孵化出的蛆虫就会啃噬切叶蚁的肉体。这一危机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被骑在“搬运工”切叶蚁身上的姊妹工蚁解决的。工蚁就像象夫一样,用后脚驱赶着苍蝇。回到蚁巢后,体型比采集者稍微小一点的工蚁会将植物碎片切成1毫米大小。然后,更小的蚂蚁再将它们嚼碎后加入自己的排泄物当作肥料。接着,体型更小的蚂蚁负责用粘稠的结块去建造“花园”,和那些“抗蝇卫士”一样大小的工蚁则负责在“花园”里种植和培养真菌。
另外还有一种切叶蚁的阶层,由最大的工蚁组成。它们庞大的身身躯上长有发达的内收肌,可以为刀片状的上颚提供足以切开皮革的力量(更别提人的皮肤了)。它们看起来足以应对那些最危险的捕食者,包括食蚁兽和其他一些有一定体积的哺乳动物。这些“士兵”蛰伏在蚁房深处,为整个蚁穴随时可能面临的重大危机养精蓄锐。在最近一次前往哥伦比亚的田野调查中,我偶然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些残暴的蚂蚁带到了地面。
切叶蚁的巢穴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空调系统。接近中心的通道积累着被“花园”和依赖其生存的数百万蚂蚁加热的、充满二氧化碳的空气。随着空气被加热,由于冷热空气引发的对流就会从上面的开口处向外扩散。同时,新鲜的空气会通过入口进入巢穴边缘的通道中。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我向边缘的通道吹气,将我的哺乳动物气息输送到巢穴中心,那些大头的“士兵”便会爬出来见我。不过我也承认,这些观察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除非你喜欢被可怕的蚂蚁追逐的刺激感。
蚂蚁、蜜蜂、马蜂、白蚁等高级的超个体在几乎纯粹的本能基础上实现了对文明的效仿,而且它们用的是仅有人类大脑百万分之一大小的大脑来实现的,依靠的是很少一部分本能。这里不妨想象一下,超个体进化就像搭机械积木,一些基础零件用不同的方式组合就能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结构。那些生存下来并高效繁衍后代的超个体,如今正向我们展示着令人类眼花缭乱的、极其精巧的复杂性。
那些进化出超个体种群的幸运物种是非常成功的。目前已知的20 000种社会性昆虫(蚂蚁、白蚁、群居蜂和马蜂等)只占已知100万昆虫物种的2%,但它们的个体数量却占到了整个昆虫生物总量的3/4。
但是,复杂性必然伴随着脆弱性。这让我想到另一个超个体里的明星——家养蜜蜂及其道德启示。当疾病侵袭单独个体或和我们有共生关系的弱社会性动物时,如鸡、猪和狗,它们的生态系统的简单程度是可以通过兽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