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这堂课(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所有学科中,充斥经济学的谬论是最多的。这决非偶然。这门学科内在的难度原本就高,再加上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私利的特殊天性,使得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更加复杂艰难,以至于谬论层出不穷。而对于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其他学科而言,对于私利的主观追求对学科本身的影响无关紧要。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尽管每个群体都有某些经济利益和其他所有群体完全一致,但各自又都存在私利,不同群体的私利彼此抵触,有时甚至形成冲突。尽管有些公共政策从长远来看对各群体都有利,但也有相当多的政策只对某些群体有利,甚至以牺牲其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能够从那些政策获利的群体,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遗余力地主张积极实施相关政策。他们会雇来一流的人才,要这些人专心致志,力陈利益集团自身的见解。最后,他们要么是让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要么就干脆把水搅浑,让人无法认清其中的真相。

除了对自身利益无止境的要求外,还有另一个导致新的经济学谬论每天都在产生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人们有着天生短视的倾向,总是只关注某项政策的即时影响,或者只关注政策对某个特殊群体产生的影响,而不去探究那项政策对所有群体造成的长远影响。忽视那些不那么即时和不那么明显的后果,本身就是一个谬误。

这些差异正是坏的经济学和好的经济学的区别所在。坏的经济学家只顾及眼前所见的利弊得失,而好的经济学家则看得更长远;坏的经济学家只观察经济政策提案中的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好的经济学家还会考察更长远的间接结果;坏的经济学家只关注某项政策对某个特殊群体已经产生或者即将产生的影响,好的经济学家还会去探究该政策对所有群体产生的影响。

两者的差别似乎很明显。同时,尽可能地探讨某项政策对每个人可能产生的所有影响,又似乎应该是起码的常识。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的个人生活中,贪图一时的纵欲享受往往会招致不幸的后果。小孩子们难道不知道糖吃得太多会不舒服?喝醉酒的人难道不知道酒醒之后必定会难受头痛?酗酒成瘾的人难道不知道酒喝多了会有损健康?风流成性的人难道不知道,此种荒唐行为劳命伤财不说,还容易患上性病?最后再回到个人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游手好闲、挥霍无度的人在尽情享乐时,难道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债务和贫困?

然而,当我们踏进公共经济学的领域时,这些基本的真理却往往被人忘得一干二净。有些被认为是当今杰出经济学家的人,为了避免国家经济萧条,竟然抨击储蓄,鼓吹大肆消费。当有人对这些政策的长期效应提出质疑时,他们却像败家子讥讽父母的忠告那样不屑一顾地说: 何必看得那么远呢?要知道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 *这么一句轻率的戏言,却被人当做至理名言和大智慧,并被奉为经济生活中的信条。

*作者在此处引用了凯恩斯的一句名言, IntheLongrunwearealldead 。 编者注

不幸的是,长远并不真的那么远,或远或近的过去实施的政策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已经给我们带来煎熬了。坏的经济学家昨天要我们置之不理的明天,转眼就成了今天。有些经济政策的长期影响,可能不出几个月就会露出弊端;有些政策产生的后果,也许需要好几年之后才会显现;还有些政策,其后遗症甚至要潜伏数十年才会爆发。无论如何,政策必然有其长远的影响,就像鸡蛋必然会孵化出小鸡、种子必然会发芽一样。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经济学的研究可以简化为一堂课,这堂课又可以归纳成一句话: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