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信息化背景下的《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3-04-12 11:31:52

蔡丽华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园林制图》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应注重对制图软件的应用,有效提升作图效率与质量,并让学生熟练运用软件绘图的方法,提高绘图、读图的技巧,从而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空间想象力,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园林制图》课程简要概述

《园林制图》课程分为园林制图基本知识、几何体平面制图、园林效果图、园林工程制图、AutoCAD辅助园林制图等项目,每个项目利用主要任务、项目导入、项目测试、项目小结为组织内容,并且还包含任务目标、任务准备与任务实施等内容。项目一布置有绘制几何体的三面投影图、绘制几何体轴侧图等,项目二包括园林竖向设计图、园林建筑平立剖面图、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图等。《园林制图》课程遵循“够用”“适用”的原则,落实“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际一体化教学理念,并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实际园林设计项目不同要素为主要任务板块,根据园林绿化工程图制作的操作步骤与规范要求,利用项目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园林工程制图技巧与流程,同时还可以灵活使用AutoCAD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图的绘制。此外,通过由手工制图到使用软件绘图的训练,培养学生在园林工程制图中的综合能力[1]。

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特点

虽然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缺乏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目标,对专业课程的认知程度较低,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结合这一特点加以引导,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园林制图》课程主要是对建筑物与园林工程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接触到几何元素、实物,将几何元素转化为实物,而后再把实物以几何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属于工程制图,能够实现抽象空间的关系转换,让学生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这也是《园林制图》课程的重难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想象力、画法几何基础与空间思维。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缺少对此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反映课程难度较大,无法正确认识到《园林制图》课程的实用性和必要性,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园林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将《园林制图》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总学时为70学时,理论课程占22学时,实验课程占48学时。该学校实验课程表现出专业与操作性强、学时重的特点。

(一)实验课教学内容单一

《园林制图》实验课程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为重,然而,现阶段高校实验课教学内容大部分围绕临摹、抄绘为主,针对画法几何与初步设计等方面学生的完成度较低,而且体现出较差的场地与实物比例尺度感。关于工程制图和园林设计方面,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较广、难度较大、内容繁杂,导致大部分学生很难掌握[2]。

(二)实验课程无法与理论紧密联系

《园林制图》实验课程涵盖投影制图、制图基础知识、园林专业制图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该学校实验课学时几乎贯穿于整个学期,实验内容根据理论课程内容从要素的抄绘到投影、专业制图等训练,不同环节的实验都比较单一,毫无新意,同时无法突出专业性,无法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例如,学生完成之前的实验之后,很难把所学到的制图知识运用到下一个实验中。

(三)无法与其他课程相联系

《园林制图》课程属于风景园林专业最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学生掌握此类课程的规范性制图与较强的识图能力,可以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看来,大部分学生缺乏制图标准化意识,在设计图纸过程中,喜欢凭借自身兴趣爱好与经验制图,例如,对标注形式、比例、图例、图示等要素随意进行选择[3]。学生所了解到的知识往往流于某一堂实验课当中,无法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应用。例如,园林景观抄绘元素中植物图例或各个要素不同的表现手法,高校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抄绘作业之后,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接下来的植物与工程实例中。

(四)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所谓的教学模式,通常指的是在既定学习理论、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与学不同要素间活动结构与稳定关系的过程形式。目前,部分高校《园林制图》课程往往运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普通课堂模式、围绕多媒体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前者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者虽然运用媒体教学方式,但无法准确把握课堂节奏与教学重点,凸显教师板书、讲授,学生笔记、听课等特点,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懒惰等心理,无法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供学生自主思考并联系实际。此外,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基础、能力与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仅仅根据统一的教学步调开展教学工作,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空间想象。

四、信息化背景下的《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灵活应用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愈加凸显信息化教材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例如,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在线进行新课预习,经过预习不仅可以完成相应的自学任务,还可以系统地认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内容,然后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小测验。教师针对小测验的结果,能够时刻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和自学能力,并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或掌握较弱的要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可以实时在线观看教师的讲解过程,如果再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线答疑。通过网络在线课程,能够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同时实现在线平台的资源共享,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利用在线平台观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发现自身的不足,了解其他同学的优点与长处,从而不断改善自己。此外,关于知识延伸与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与浏览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开阔自己的眼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二)引入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图形思维工具,在透视原理中,所涵盖的知识点与内涵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区分相似的知识内容且极易混淆各类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引入能够实现比较与区分,特别是在《园林制图》课程后对于透视的分类和整章知识点的总结具有良好的归纳作用,通过由点及面的知识思维导图,不会出现遗漏知识点的情况。在开展《园林制图》教学期间,倘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当学生看到图形后,最先需要做的则是分析此类图形,总结不同方法对图形进行绘制,通过分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向全部同学分享相关经验,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课程教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教师也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自学任务中,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完成相应的分组任务,表述清楚任务的具体要求,这样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就能够明白思维导图的实用性、便捷性,有效改善《园林制图》课程教学。

提醒您:因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信息化背景下的《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在线阅读地址:信息化背景下的《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2
经典故事
盲人黄慎和光明女孩牵手幸福
“诗人”丈夫
爱情不贫穷
龙王
麻雀谢绝变凤凰
“小妖精”做了我41天的新娘
“剩女”股民择偶
剩女”变“胜女”,我那旺夫的爱情智慧..
好男人来了,携手“情敌”导演惊世之恋..
扶情敌一把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