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媒介融合背景下豫剧传播形态的现代化转型

时间:2023-04-12 07:21:00

□ 赵梦梦

豫剧自诞生以来,便通过舞台、剧本、电视、电影等传统形态进行传播,随着媒介融合的推动,豫剧传播形态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抖音、快手平台作为当下使用人数庞大、热门的两大短视频软件,也极大推动了豫剧的传播。本文从抖音、快手平台出发,对豫剧传播形态的特点及规律进行探析,以助力豫剧实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豫剧传统的传播形态

戏曲属于视听艺术,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和观众形成了观演关系,而这一关系又通过中介——剧场建立起来。周华斌曾强调“演剧空间、演员和观众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戏剧的内容和形式”。豫剧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其传播形态经历了舞台传播、剧本传播和大众传播。

舞台传播。豫剧相对于昆曲、京剧来说,起步较晚。回顾豫剧的发展,其传播形态经历了从民间到城市、从舞台到剧院的转变。在传统媒介时代,豫剧主要以茶园、庙会高台等形式进行传播。本文借鉴王廷信2006年提出的戏曲“本位传播”理论,对豫剧的传播形态进行分析。“本位传播是指以某一戏曲剧目的舞台表演艺术为具体传播对象的传播。”从戏曲美学的视角来看,本位传播具有现场效应的特点,不仅可以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同时演员也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从而增强互动性,使之达到非现场演出所不能及的演出效果。

剧本传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豫剧的母调祥符调、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吸收易俗社经验,不仅对豫剧班社进行改革,还对豫剧剧本进行编写,这一举措在豫剧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石磊曾高度评价说:“在豫剧近现代发展史上,樊粹庭先生是第一个为豫剧艺术写剧本的职业创作家,也是第一个投身豫剧行列中的知识分子。”但是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原因,只有《劈山救母》《紫金冠》等四部原创手抄剧本流传了下来。在20世纪中期,单行本的发行使观众不走进剧场便可了解戏曲,如剧本《王佐断臂》《劈山救母》等。

以电子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除了舞台、剧本等形式的传播,豫剧也开始新的尝试,如1956年豫剧与电影相结合的《花木兰》是最早的一次尝试。豫剧与电影的结合虽有断层,但整体上在不断地上升,呈现出较好的态势。而戏曲与电视的结合较晚,以1979年越剧《桃子风波》和《孟丽君》的诞生为标志,而豫剧与电视的结合形式有豫剧电视剧、豫剧栏目、豫剧纪录片等,如豫剧电视剧《泪洒相思地》、豫剧连续电视剧《山里的汉子》等。在河南戏曲栏目中,《梨园春》是豫剧的一个重要符号标志。1999年革新后的《梨园春》在第一年收视率便达到了15%左右,最高收视率可达36%,可见其影响之大。此外,它还与山西、天津等大电视台进行合作,将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到各地。不仅如此,《梨园春》还曾应邀到国外进行演出,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文化桥梁,使河南豫剧走向世界,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力。

豫剧传播形态的现代化转型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媒介传播形态。据2022年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3%,较2020年增长约4300万,可见互联网的辐射力之广。而在互联网使用中,网络视频、短视频使用率分别占据94.5%和90.5%,可想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介形式,自然也会对豫剧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豫剧在抖音平台的传播。据《2021年抖音数据报告》显示,从2019年抖音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以来,已有1500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驻抖音平台,其覆盖率高达99.42%,而在最受欢迎的“非遗”项目中豫剧排列第一。

一、传播主体。以“豫剧”为关键词在抖音平台进行搜索,发现传播主体主要有官方、剧团、演员以及豫剧爱好者即戏迷。官方账号有梨园频道、河南卫视《梨园春》、河南戏曲广播、移动戏曲频道等,如《梨园春》发布戏曲相关短视频8000多个,粉丝高达500万,获赞5428.2万;梨园频道发布戏曲作品2000多个,获赞1800万,可见,官方对戏曲传播的支持力度。剧团账号有河南豫剧院一、二、三团、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及商丘市豫剧团等地方剧团。剧团使用新媒体平台宣传豫剧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河南豫剧院一团粉丝3.9万,获赞19.2万;河南豫剧院三团粉丝5.5万,获赞20.9万;青年团粉丝2.5万,获赞11.1万,而河南豫剧院二团较其他院团较少。通过对河南豫剧院二团进行文本分析发现,该团自2021年7月入驻抖音后并没有及时更新有关该团的相关戏曲视频,而在已更的视频中较多的是演出信息的宣传。豫剧演员个人入驻抖音平台的也不少,如著名演员李树建、孟祥礼、杨红霞、李金枝、王燕、汪荃珍等。演员个人在使用抖音平台时,大都以“豫剧+名字”“豫剧剧团+名字”或“豫剧演员+名字”的形式进行命名。此外,豫剧爱好者也会注册抖音账号,这使他们从过去的受众群体变成了传播主体。

二、传播内容。以官方账号为例,河南卫视《梨园春》和梨园频道主要传播内容是经典唱段和演出信息。此外,河南卫视《梨园春》还增加“粉丝福利好物分享”一栏,并将置顶视频设置为好物分享,使传播内容更加综合,而不仅局限于戏曲。而梨园频道则将置顶视频设置为戏曲小品、戏曲喜剧,一定意义上也显示了向娱乐化转变的趋势。

在豫剧演员注册的个人抖音账号中,传播内容有演出唱段、舞台幕后生活、日常练功排练等。以著名豫剧演员汪荃珍为例,其发布的视频内容有传统戏、现代戏以及师徒传承等,其中豫剧现代戏播放量达3145.8万。现代戏经典片段的再传播不仅可以唤起观众的记忆,而且抖音平台评论区也进一步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观演的互动性不断增强。

豫剧在快手平台的传播。快手平台目前已从最初的以图片为主的手机应用转为记录、分享短视频的平台。戏曲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与快手短视频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它较之以往的传播形式,更具时效性和快捷性。

一、传播主体。以“豫剧”为关键词在快手平台进行搜索,共发现用户232个。“梨园频道”作为官方传播主体,发布作品1887个,粉丝59.6万。《梨园春》官方平台发布作品1409个,粉丝75万左右。对比发现,二者在快手平台的作品数量相对低于抖音平台。河南豫剧院一团在快手平台发布作品319个,虽和抖音平台作品数量几乎持平,但快手平台的粉丝量达9.1万,是抖音平台的2倍之多,可见河南豫剧院一团的用户主要分布在快手平台。河南豫剧院二团在快手平台发布作品21个,粉丝921,同样的该团在快手平台的粉丝约是抖音平台的2倍,由此也可看出该团对于抖音、快手的使用较其他剧团都较弱。而河南豫剧院三团无论在抖音还是快手平台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二、传播特征。短视频平台具有视听功能,而豫剧作为视听艺术,使用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豫剧在快手平台传播的主要特征有:

一是线下表演再传播。约书亚·梅洛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中说:“电子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物理空间与社会场景之间的传统关系,破除了旧的场景,创造了新的场景。”短视频与豫剧的结合,可以使人们看到该作品、该剧团、该演员等的相关信息,是作品的再传播。如河南豫剧院一团创作的现代戏《中国红》

提醒您:因为《媒介融合背景下豫剧传播形态的现代化转型》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媒介融合背景下豫剧传播形态的现代化转型》在线阅读地址:媒介融合背景下豫剧传播形态的现代化转型

12
经典故事
我的苦难,是为女儿幸福做的铺垫
我与母亲
特殊家庭的亲情故事
为女儿,她和重刑犯结婚
奔跑的小狮子
李艾:“铿锵”母爱是我的翅膀
护士妈妈
父母的心
帮母亲达成心愿
有一种爱叫为你等待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