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数据结构课程中理论证明的不足及加强策略

时间:2023-08-16 04:19:17

程欣宇,张 丽,汪 健,叶 晨

(贵州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数据结构课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既有理论分析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储效率和算法执行效率,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但目前的教材、教学案例、考核中,几乎没有各种经典案例的理论证明[1-2]。例如:为什么最小生成树的Kruskal算法每次选择两个联通代价最小的连通分量进行连通?Dijkstra算法为什么选择离源顶点直接路径最短的顶点?Huffman树为什么选择权值和最小的两个根结点合并?匹配字符串的KMP、BM算法效率高,但会漏配错配吗?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这些算法的操作步骤,能通过画图、填表和分析复杂度,完成相应的作业和考试,也能编写程序对输入的问题实例进行求解。但是,学生大概率并不知道,也未曾思考过:这些数据结构的操作算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正确性吗?如何证明这些算法的正确性?更进一步地,这些算法是如何被前人设计出来的?有没有更统一的规律存在,以指导人们获得更广泛的问题求解能力?“道技关系”是教书育人者应该思考的[3]。若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当出现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时,学生即便能够设计出高性能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也很难去证明或者证伪一个算法的正确性。本文重点讨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改进对策。

1 数据结构课程不重视算法理论证明的原因

数据结构算法的理论证明包括性能、性质和正确性的证明。定量分析在教学中有大量讨论,如二叉树的度为2的结点数量是多少?合并排序最坏情况的比较次数是多少?但是,性质和正确性的证明鲜有讨论,如搜索匹配的错配漏配问题、最优化目标是否能够保证的问题,本文归纳原因如下:

1.1 课程侧重点

数据结构课程信息量大,各种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组合繁多,对应可以解决的问题案例也非常多。需要讲授大量概念、方法和案例分析,又要强调掌握计算步骤,要能够上机实践,还要做性能分析,再加上学时数有限,导致教学中很容易放弃对理论证明的要求。虽然实验验证仅仅是证明了相关算法在少量的典型数据上有效,但其并不能像理论证明一样,能够更全面地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后者仍然被挤占掉。

1.2 学科侧重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最热门的学科,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应用遍地开花。编程动手能力成为评价学生的一大指标,编程本身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学生放弃,因此但凡学生能够熟练编程,甚至做出一些直观演示效果好的程序或应用,教师就会给予很大鼓励,很容易放松对理论严谨性的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可以授予理科或者工科的一级学科,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大多数学校选择了授予工科学位,也导致了对理论深度要求的欠缺。

1.3 教学与考核难点

教学和考核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运算方法,如记住什么叫稳定的排序、学会将插入结点后的AVL树调整平衡、分析一个数据操作最坏情况下的复杂度相对容易。但是理论证明或者证伪一个算法,就如同考核一个现实问题的算法设计到程序设计一样难。由于涉及到不同的算法规模、底层逻辑,因此解题思路灵活,非常难以判卷给分,出题难度和灵活性也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难住大部分学生。

本文举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用以反映OJ测试可能存在的不严谨性。在某大学的OJ系统中,为了考察学生对字符串快速匹配算法的掌握情况,有这么一道题:输入为两个字符串A和B,要求设计程序判断A是否为B循环左移的结果。命题者希望学生能够将A复制拼接成AA后,判断B是否在AA中出现。但在给测试用例时,没有考虑到:如果A和B满足循环左移后的相等关系,A、B循环相邻字符的共生矩阵也必然相等,而计算共生矩阵只需要线性时间[4]。因此,用很短的代码,只检查了必要性,未真正用高性能字符串匹配算法检查充分性,也能欺骗过OJ,拿到此题的满分,运行耗时还比严谨正确的算法快不少。

2 数据结构课程中理论性证明不足的危害性

从本科生到工程师或者研究生,总会面临一些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如果对正确性证明认知不足[5],迟早会暴露以下问题:

2.1 理论支撑欠缺,学生理论水平难获提升

即便所设计的算法高效可靠,但是因为缺乏理论证明方法,哪怕通过大量测试,也无法在根本上保证算法程序的正确性[6],客户和团队也担心关键时刻失效。面对重大项目就不敢上马,不能承担重任,难以获得技术创新的红利。这在教学时不能立即感受到,需要持续和重点关注一定量的学生工作后的长期发展,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越能体会到这点。如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了实战型的毕业设计,他采用邻接矩阵存储3 000个道路卡口的连接情况。答辩时提问:“你用邻接矩阵存储,难道不考虑存储的代价是n?0?5吗?”,学生回答是:“我用了json存储,比较紧凑。”其实,不管是json还是yml、bson,都是一种紧凑的数据交换格式,仅仅能够将系数的存储空间优化,并不能解决稀疏矩阵的存储和高效检索。这个案例很典型,反映了不少学生和教师,一旦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就容易放松理论水平的修炼。

2.2 严谨性不足,算法“失效”情况难以预料

与上述难以证明导致无法上马的情况不同,市场讲究竞争、业绩和“快鱼吃慢鱼”,更多算法的理论正确性证明会以各种测试进行代替,继而上线。如上文所举例子,测试用例本身是难以全面覆盖的,稍有疏忽,系统就会出现漏洞,继而导致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和计算结果可靠性降低。

再以数据结构循环队列的一个应用教学案例为例。循环队列的应用很多,一个抽象但能够映射很多现实问题的案例[7]是这样的:已知一个集合A中有n个元素及其冲突关系矩阵R,希望将A划分为若干个子集,使得相同子集中的元素不冲突。此案例充分利用了循环队列:将A中元素所有入队,循环从A中取出队首元素,若该元素与当前子集中的元素不冲突,就放入当前子集,否则就放回队尾。队列中的元素出队一遍前,创建一个当前子集,直到队列空。案例中9个元素的冲突关系为:R={(2,8),(9,4),(2,9),(2,1),(2,5),(6,2),(5,9),(5,6),(5,4),(7,5),(7,6),(3,7),(6,3)}。按方法操作下来划分的子集为:{1,3,4,8}、{2,7}、{5}、{6,9}。但更好的划分方案为:{1,3,5,8}、{2,4,7}、{6,9}。如果不讲清楚这个算法的不足,学生会默认这是一个高效且完全正确的算法。

3 改进对策

针对数据结构课程中理论性证明不足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3.1 指导思想上,“术”“道”兼备

在学科指定培养方案时,要有理工兼备的指导思想,既传授“术”,也探讨“道”。具体到数据结构课程中,除强调数据的逻辑关系、存储结构、访问效率,也应当注重数据访问算法的正确性。

3.2 教学实操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正确性考察

(1)充分相信

提醒您:因为《数据结构课程中理论证明的不足及加强策略》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数据结构课程中理论证明的不足及加强策略》在线阅读地址:数据结构课程中理论证明的不足及加强策略

12
经典故事
让我骄傲的父亲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要坚强给你看
最后的礼物
礼物
错过的礼物
火车上的相遇
海边拾孤,收养孤独症孩子牵出爱的救赎..
为顶罪的父亲自我救赎
“典身救子” 父爱蒙羞走天涯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