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医者家庭、家教、家风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

时间:2023-08-16 04:39:47

文/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白雅茗;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孙宏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家庭文明建设,重点立足于家庭、家教、家风,对家庭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由此,“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应运而生,为家庭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由于医学的神圣性与不可替代性,医者家庭肩负着更多不同于其他家庭的责任与使命。将医者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规范医者从业行为,提升医者职业素养,对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基层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者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一)医者家庭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坚如磐石的基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兴旺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投影。国是千万家,基层社会治理正是着眼于一个个小家的发展,医者家庭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医学工作的特殊性,医者家庭建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医务人员作息不规则,与家人聚少离多,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对老人的照顾,非常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因此,重视医者家庭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合理诉求。

(二)医者家教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光明的灯塔。家教建设在人们“三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从小抓起,家长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和必要的家庭生活实践,对家庭成员进行道德、礼节、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医者家庭除了基本教化之外,可以发扬悬壶济世、心系苍生的大医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他人的仁善之心,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稳固基层社会治理添砖加瓦,让医者仁心,大爱精神薪火相传。山西省临汾市的解亮从医30多年,为连庄村400多名村民诊治疾病,他的儿子解志峰受父亲身体力行的教导,时时关心村里的困难家庭,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他们用真诚与仁爱之心为基层社会的稳定贡献了力量,赢得了村民的爱戴与信任。

(三)医者家风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生生不息的动力。家风建设无论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还是在当今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都尤为重要。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子女形成习惯、培养道德、塑造性格的“助推剂”;美好的校园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是学习知识、提升品德、树立价值观的“主课堂”;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继续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主战场”。当代医者家风建设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在传承过程中关注医者独特的精神品质——大爱无疆、精勤不辍、甘于奉献、敢为人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并由此代代相传,为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河北省沧州市郭爱杰一家荣获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三代医者、一样仁心”是对他们最高的评价。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郭爱杰从小就知道医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毅然追随父亲的脚步报考医学专业,目前任职于县疾控中心。他的女儿郭晓悦同样怀有一颗奉献医学的爱心,目前在沧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工作。郭爱杰永远铭记父亲郭树华几十年的行医品质——不畏风雨、耐心细致、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三代医者大爱精神的传承,产生了基层社会治理生生不息的动力。

二、医者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力社会治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家庭教育,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医者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可以充分结合“自治、法治与德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稳定发展。

(一)医者家教“他律和自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自治能力。家庭是国家治理中自下而上力量的生发点,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中自下而上的重要方式,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内在机制,承担着提升人民幸福感、规范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基层社会自治中将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融入自主管理和社区治理,有助于维护基层秩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他律”是指接受法律法规、社会舆论、社会制度对自己的约束和监督;“自律”是指在没有人当场监督时,主动而非被动地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中国古代把家庭、家族视为人格养成的重要平台,家被赋予一定的自治权。医者家教建设离不开对“他律和自律”意识的培养,他律是自律的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医务工作者良好的从业行为。医者在行医过程中,同样需要经过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即医务人员需要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接受医院及患者的监督,行事稳妥不越界,通过医学实践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纠正,在社会规范与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内心的坚定意志和信念。首先,医者家庭教育将培养医者自律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其内在素质,通过实践和学习,时刻做到自省、自警和自励,减少医患纠纷、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创建一个“人人参与、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其次,医者家庭教育使医者在行医过程中做到他律的前提下,把个人的行为控制在合理尺度内,总结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的社会制度,通过可行的方式进行反馈,不断为医疗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注入新的活力,从医学方面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医者家庭“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基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名医学生步入医学、面向社会发出的郑重承诺。由于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很多临床决策更依赖医者良心,患者需要充分信任医生,医生根据其专业知识进行临床判断,做出临床决定。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品行不端的医者借此敛财,将患者视为其增收的途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的家庭、家教、家风系列廉政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廉洁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精神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医院倡导干部职工家属注重家风建设,当好“贤内助”,做好“监督员”,守好“幸福门”,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强调医者家属应发挥好“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作用,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并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行医初心、勇担生命职责,通过家庭内部的“信任和监督”,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家庭力量。医者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彼此信任,定期进行有效沟通,家庭监督也同等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医者思想及行为问题,防止触碰法律底线、误入歧途。此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多由基层组织承担,基层组织肩负了我国社会治理主体的责任,将医者家庭的信任与监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中是非常必要的。家庭治理作为一种自觉性的社会自律力量,构成了国家公共治理实践的天然基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政治治理过程的内在需要,也是一般社会建设与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职权”是指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利;“特权”在社会学中专指个人因为某种社会身份而带来的特殊权利。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追求家国一体。医者的职权,主要有医疗执业权、获得报酬权、学习权、科学研究权、尊严权和人身安全权、参与权、建

提醒您:因为《医者家庭、家教、家风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医者家庭、家教、家风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在线阅读地址:医者家庭、家教、家风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

12
经典故事
阿布_哈桑的故事
公正的死神
同住旅店 劳逸有别
宰曼和马康历险记
哈里发穆台旺克鲁的故事
马康继承王位
夜游中的奇遇
苏尔克和伊波丽莎
大烟鬼的故事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