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面向高校管理类学科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式

时间:2023-08-16 05:03:57

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徐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号角,系统推进了育人方式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此背景下,2014年,上海市率先启动综合改革方案编制与实施工作,并于当年11月印发实施《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现如今,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课程思政建设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之中,需要专业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相互融合。其中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思政元素如何挖掘?需要根据课程类型系统地梳理思政元素的来源,从中辨识、挑选和运用有助于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道德品质塑造的思政元素。二是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叠加,而是需要注重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在熟悉课程内容和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根据思政元素设计与之匹配且合理的融入方式、手段和载体途径。

一、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

本文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个方面凝练管理类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借助课程《管理学》阐释各思政元素的融入点。

(一)政治认同。树立“四个自信”与管理研究中的数据挖掘相融合。当今的管理学研究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来分析管理领域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论述我国创新能力时,可以使用专利数据与国际上进行比较,展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以上与国际上比较,能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家国情怀。1.强国战略与计算机管理决策支持的融合。国家战略问题一般属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计算机支持决策的框架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引入区域电力设备运行监测、制造企业生产和选址等案例,呈现目前我国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辅助决策的优势,使学生正确认识技术发展的瓶颈和前景,勇担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时代使命,更好地服务于强国战略。2.爱国情感与我国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相融合。回顾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历程,从跟随、突破、同步到引领,从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迈进,源自企业家和数以万计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和爱国奉献精神。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互联网巨头的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3.理想抱负与激励理论相融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重点探讨个体的多层次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个体的才能得以充分释放且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因此,可以通过将救死扶伤、“立德树人”等崇高理想融入自我实现需要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长期为之奋斗,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三)文化素养。1.创新精神与我国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决策建模过程相融合。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管理理论,比如传统工业时代的串行生产和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大规模制造正在向大规模定制转变,要求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例如海尔将原先“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变革为去中心化的人单合一模式,企业只剩下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从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为提供资金、品牌、财务与人事管理等资源的创业平台。全新的管理模式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海尔已连续13次蝉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全球第一,而这一切源于企业家的创新意识。通过讲解这一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决策建模过程分为信息、设计、选择和实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遭遇失败。如屠呦呦是在经历近200次失败后才成功提取青蒿素。这一案例有助于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不畏失败,发扬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2.国际视野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相融合。中国企业在探索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全球管理经验,开拓了国际视野,提升了运营能力。这些事例会触动学生提升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3.科学思维与管理研究方法相融合。高效的管理源自活动方案的制定、比较、实施和控制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型。传统的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管理,而科学管理理论崇尚通过作业环境与条件标准化、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设置计划部门等途径改进工作方法、分配方法和生产组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通过讲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方法分析国家、地区和企业重大战略问题。4.忧患意识与企业风险防范相融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管理者需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处理,力求以最小的经济代价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引导大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风险感知能力。5.系统思维与决策支持系统多学科交叉相融合。决策支持系统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信息的内在规律进行挖掘,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基于信息论、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运筹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集成。系统思维的塑造得益于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研究,因此通过论述多学科交叉背景,可以培养学生在跨学科研究中的系统思维。

(四)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相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涉及数据滥用、数据泄露、网络安全、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风险。在论述相关内容时,要告诫学生当收集的数据涉及调研对象隐私时,要严格保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提醒学生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以防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五)道德修养。1.工匠精神与全面质量管理相融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精益和专注,全面质量管理恰好体现了这一内涵,它是通过全过程、全员、全组织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来确保过硬的产品质量。这就需要企业的每位员工有一颗“匠心”,而“匠心”来自学生时代的初心和坚持。2.职业道德与企业追求社会效益、诚信经营相融合。一是职业道德与企业追求社会效益。在谈及企业追求的目标时,既强调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也重申企业需要关注社会效益,比如在经营过程中保护环境、增进当地居民的福祉、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等。对学生的启示是,个人在追求目标时不能仅考虑经济利益,而要兼顾情感等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二是职业道德与企业诚信经营。诚信乃企业立身之本,企业若违背服务承诺将折损其声誉和形象。3.团队意识与管理的原则相融合。“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和“团结”是两条重要的管理原则。组织在运转过程中有时会面临个人与组织利益相矛盾的情况,此时个人应发扬团队精神,应以组织利益为重。对学生而言,要增强责任意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应多沟通交流和相互协作,营造团结的氛围。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

关于思政元素如何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现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范式。思政元素的融入既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也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智慧,巧妙地选择融入方式,润物无声地实现育人效果。具体有以下三种融入方式:

(一)案例

提醒您:因为《面向高校管理类学科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式》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面向高校管理类学科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式》在线阅读地址:面向高校管理类学科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式

12
经典故事
樵夫一家四口
麦草,煤块和豆子
洗衣工
一只唱歌的鸟
老单身汉的睡帽
猪铜像
校舍上的车轮
老妖精
荞麦
我的祖母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