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一个个体想要完全消灭掉它身上的可承受寄生虫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时间代价太大,并且会对其自身的机能造成破坏。如果你怀疑这个概念,不如试想一下如果想根除此刻正藏在你眉毛根部(大概有50%的概率)的螨虫需要花多大的代价,而这些螨虫几乎是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此外,你的口水中除了数以百万计的有益细菌外,还有几百万个有害细菌存在。
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与生俱来的破坏性可以被看作是寄生在动植物身上的虫子。想要降低它们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冲击,就相当于在减少可忍受的教条数量。关于这类教条,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人类对超自然力量创世的盲目信仰。当然,在今日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想要削弱教条的力量将会很困难,甚至是危险的。这些创世故事既能让信徒信仰宗教,也能让他们拥有比其他教徒更优越的感觉,因而也被很多部落用于巩固政权。
想要破除这些教条的迷信,或许客观详细地检查每一个创世故事,并讲清其已知的历史渊源,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许多学术领域,这种尝试已经开始了,尽管进行得很慢很谨慎。下一步则是要让每个宗教和派别的领袖,以及神学家公开为他们所信仰的超自然力量与其他信仰进行竞争辩论,然后再分析这些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在过去的年代,一些拥有特殊信仰的核心信徒会不遗余力地指责这种行为是在亵渎宗教。但在现今这个更加理性的世界,我们大可以反驳那些信徒的指责,控告任何声称自己是代表神的宗教或政治领导人。他们的做法是想要将个体信徒的崇高架设在他无条件服从的信仰之上。最终,我们或许可以在教堂中举办以历史上的耶稣为主题的研讨会,发表穆罕默德的图片也将不会面临生命危险。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这种设想,那将会是自由的真正呼喊。对于世界各地存在的各类教条式的政治意识形态,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这些如同宗教信仰一样的意识形态背后的原理总是相同的,先是提出一个理论,然后再给出自上而下的解释,接着再列出一个经过挑选和能够论证这个理论的论据清单。如果我们能够要求那些政治人物和独裁者说明自己提出的假设,并证明他们的核心信仰,他们精心包装的真相就会曝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大概有一半的美国人信教(1980年为44%,2013年是46%),其中大多数是极为虔诚的基督徒,他们都不相信进化论。世界范围内还有一小部分穆斯林也不相信进化论。作为神创论者,他们坚信是上帝或真主创造了人类,而其他的生物则集中产生于数次生物大爆发。尽管目前已有占压倒性数量优势的证据可以证明进化论的存在,从分子到生态系统和地球生态多样性,所有证据环环相扣,论证严密,但他们还是选择视而不见。他们选择性忽视了科学界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各种处于进行时态的进化现象(科学家甚至已经发现了相对应的基因)。
此外,他们也故意忽视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新物种的事实。更进一步,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里创造出了新物种。对于神创论者来说,进化论仍旧是一个未被证明的理论。在一些极端分子眼中,进化论是一个由魔鬼创立的学说,并由达尔文和后来的一些科学家们所传播,以误导人类。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佛罗里达州的福音会教会,那里的人们告诉我,撒旦在世俗世界的宗教化身是极其狡诈而坚决的,他们中的所有人都是骗子,不论男女。不论我听到了什么,都必须捂住耳朵以坚守真理。
神创论并不是一个有事实依据、经过严密的逻辑推演所形成的概念,而是人们为了加入一个宗教团体需要付出的代价。人们通过信仰想要证明自己信服于某位上神,但事实上,他们所信服的并不是一位神,而是一些自称为神的世俗代言人的凡人。
让整个社会都俯首称臣的代价是巨大的。进化是宇宙的基本进程,不只是发生在有机体内,而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每个层级中。分析进化历程对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农学而言都至关重要,甚至于宗教本身的历史如果没有了进化论作为贯穿始终的时间线,那么连宗教本身都将失去意义。对进化论的明确否认是“创世论科学”的一部分,是彻底的谎言,就如同那些捂住自己耳朵的成年人。一个社会如果以这种方式默认成员的信仰,必将走入歧途。
诚然,盲目信仰确实存在一些积极的影响,可以让族群连接更紧密,让部落成员觉得更舒服,也可以促进慈善和遵守规矩的行为。在这些好处面前,人们能够容忍宗教带来的负担。然而,人们渴望宗教信仰的力量并不是出于受到神灵的启发,而是受到群体力量的吸引。人们生来就渴望被某一群体接纳。为群体成员谋求福祉、守卫群体栖息地是人类的生物本性。当然,在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之外,个体会很容易改变宗教信仰,即使选择与异教徒结婚,甚至完全抛弃宗教信仰,也不会背负道德上的罪恶感,更不会丧失思考能力。
人类文化之所以无法获得提升,除了宗教的原因之外,也受到很多传统的、老旧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大都听上去很合理,也很崇高,但其实已经落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领域是互不关联的,有人甚至认为它们分得越开越好。
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随着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每个人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每过20年就会翻一番,而知识的增长率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科学家们做出原创性发现的速度也将降低。未来10年中,科学知识的总量也将远多于现在,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的。人文科学却与此相反,它的发展方向是丰富而多元化的。如果说人类是有灵魂的,那么必将存在于人文科学领域。
然而,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包括创造性艺术及其学术评论,还尚在被人类的感官世界所阻碍。因为人类感官所能感觉和观察到的事物是极其有限的,也缺乏基本的自觉。我们最初只是在听在看,对于这个存在着其他千百万个物种的世界一无所知。例如,一些动物是用电场和磁场来辨别方向和交流的,但我们即使身处其中也浑然不觉。甚至就视觉和听觉而言,我们的水平也相当于聋哑人,只能直接接收很少一部分的电磁波频段,而无法完全接收到可以穿透土壤、空气和水的压缩波。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尽管创造性艺术的细节看上去无穷无尽,但其中真正设计出来的人类原形和本能却很少。引发创造这些东西的全部感情,即使是最强烈的,也非常有限,甚至少于一支齐全的管弦乐队中的乐器数。那些颇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人文科学家大多对于地球上时空的统一性缺少把握,对于太阳系和宇宙其他地方的统一体也所知甚少。在他们眼中,人类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物种。这个观点本身并没有错,问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